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詩如其人毛澤東 

汪建新

2024年12月26日08:29    

毛澤東是叱咤風雲的卓越政治家、軍事家,也是獨領風騷、風格絕殊的偉大詩人。毛澤東詩詞數量不多,但氣勢恢宏、意境高遠、想象豐富,如《沁園春·雪》就令柳亞子贊嘆不已:“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人們欣賞學習毛澤東詩詞,或以注釋賞析、或以吟誦演唱、或以書法碑刻、或以對外譯介等多種形式進行品鑒,深刻感悟他的情感、思維、行為和價值取向。

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詩詞》,收入作品37首。山東大學教授高亨讀后,賦詞《水調歌頭·讀毛主席詩詞有感》:“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眼底六洲風雨,筆下有雷聲。喚醒蟄龍飛起,掃滅魔焰魅火,揮劍斬長鯨。春滿人間世,日照大旗紅。 抒慷慨,寫鏖戰,記長征。天章雲綿,織出革命之豪情。細檢詩壇李杜,詞苑蘇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攜卷登山唱,流韻壯東風。”這首詞上闋描寫了毛澤東的文韜武略與壯闊實踐,下闋評論了毛澤東詩詞的精神氣象和藝術成就。

1910年秋天,毛澤東外出求學,“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1915年5月,袁世凱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毛澤東拍案而起,振臂高呼:“何以報仇,在我學子!”1921年初,他把新民學會的宗旨由“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調整為“改造中國與世界”。這也成為毛澤東畢生的奮斗目標與追求,而“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正是這種宏大抱負的藝術表達。

1925年秋,毛澤東“獨立寒秋”,深刻思索國家命運,發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天問。1927年春,在大革命失敗的危急關頭,毛澤東“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艱難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秋收起義失利后,毛澤東毅然引兵井岡,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槍杆子裡面出政權”是毛澤東基於中國革命實際提出的著名論斷。秋收起義“霹靂一聲暴動”之后,毛澤東開始帶兵打仗,成為“六月天兵征腐惡”的軍事統帥。面對“敵軍圍困萬千重”的不利態勢,毛澤東“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發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的人民戰爭。從“黃洋界上炮聲隆”的井岡烽火,到“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的反“圍剿”出奇制勝,從“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萬裡長征,到“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摧枯拉朽,毛澤東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橫掃千軍如卷席”,終於用槍杆子改寫了中國歷史,建立了“一唱雄雞天下白”的新中國。

“中華兒女多奇志。”毛澤東是“中華兒女”的杰出代表,他的“奇志”,正如他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所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詩詞也告別炮火硝煙,轉向描繪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建設,熱情謳歌人民群眾戰天斗地的精神風貌。他積極營造“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的大好局面,充分肯定“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建設成果,還以獨特想象勾畫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發展前景。面對長期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徹底送走了“瘟神”。1965年5月,毛澤東“千裡來尋故地”,看到井岡山“舊貌變新顏”,他滿心歡喜,熱情謳歌“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繁榮景象。

毛澤東是中國近代以來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抗日戰爭時期,面對“強鄰滅德”“琉台不守”“人執笞繩,我為奴辱”的民族危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挺身而出,“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裡崎嶇,為國效命”,表現出“還我河山,衛我國權”的鋼鐵意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美關系對峙,中蘇關系惡化,中國面臨嚴峻挑戰,“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高天滾滾寒流急”“已是懸崖百丈冰”。毛澤東“冷眼向洋看世界”“亂雲飛渡仍從容”,以“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的英雄氣概,堅決維護國家民族的尊嚴與安全。

清代詩論家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說:“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毛澤東憂患著人民的憂患、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所抒發的情感是一個政治家的情懷,是“舒快”與“郁悶”的協奏曲。大革命失敗時,他“心情蒼涼”地寫下《菩薩蠻·黃鶴樓》﹔中央蘇區時期,“左”傾路線導致革命頻遭挫折,他“心情又是郁悶的”,寫下《菩薩蠻·大柏地》和《清平樂·會昌》﹔“萬裡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於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沉郁”的毛澤東寫下《憶秦娥·婁山關》。在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取得勝利和進展時,毛澤東也欣然賦詩,熱情表達“革命人民群眾和革命戰士們的心情舒快狀態”。面對挫折時,毛澤東總會表露出“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豪邁心境,展現出“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的豁達胸襟。

郭沫若在稱贊毛澤東的詩才時寫道:“經綸外,詩詞余事,泰山北斗。”寫詩填詞畢竟只是毛澤東南征北戰、治國理政之外的“余事”。他政暇賦詩,既凸顯了“器大聲宏,志高意遠”的領袖風採,也表現出情感質朴、洒脫自然的本真情趣。對於母親“遽然而死”,他悲痛寫下《四言詩·祭母文》﹔對於妻子楊開慧,他既有“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的綿綿思念,又有“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的離愁別緒﹔對於詩友柳亞子,他有“飲茶粵海未能忘”“最喜詩人高唱至”的真摯情誼﹔對於同窗周世釗,他有“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的由衷感慨……閑暇之時,“今日得寬餘”的毛澤東,也會去體驗“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的壯懷雅趣﹔去享受“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若問杭州何處好,此中聽得野鶯啼”的閑情逸致。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