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人民戰“疫”黨旗飄揚

歸去來兮話戰“疫”——再訪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長施秉銀

2020年04月02日15:11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歸去來兮話戰“疫”

3月4日6時34分,武漢,窗外的天空還未完全亮起來,施秉銀的電話響了。

“7病區的一名患者病情危重,已先后行氣管插管和ECMO治療,為了確保安全,還是需要您過來一趟。”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一位值班醫生在電話裡匆忙地說。

翻身下床,施秉銀開始在腦海中不斷模擬進入隔離病區后應採取的救治措施的每一個步驟和細節。

進入病區后,施秉銀認出這位患者是武漢大學的一名老教授,已經年近九旬。他說:“對老年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很不容易,救治老年危重症患者更是難上加難。這名老教授CT檢查雙肺嚴重滲出病變,病情危重。”

經過幾個小時的救治,ECMO被撤下,患者轉危為安。3月13日,患者治愈出院。這種死亡線上爭分奪秒的救治,醫療隊面對過很多次。在武漢的日子裡,他們想方設法不斷地降低病區死亡率,從最初摸索著救治方案與死神搶人,到如今可以與世界分享重症與危重症病人救治經驗。

56個日日夜夜,或辛苦、或幸福,都被施秉銀塵封在自己的戰“疫”記憶裡。

向前沖是戰勝病魔的唯一出路

2月4日和5日,施秉銀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他先是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本部看望患者,並歡送該院首位治愈患者出院,隨后又趕赴幾家媒體接受訪問,為公眾普及抗疫知識。2月5日下午,施秉銀帶領重症醫學科石秦東主任和兩位ICU的護士長緊急奔赴武漢,為國家醫療隊的進入做對接准備。臨行前,他說:“我要求我們團隊提前去。早去一會兒,就可以早一點兒投入一線救治,挽救更多的生命。我們不僅要參與臨床救治,更要為國家提供疫情防控的方案和建議。”

“怎麼狀況挺好的病人一下子就走了?”初到武漢的日子,施秉銀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們竭盡全力搶救,有時仍然攔不住死神奪去病人的生命。雖然許多死亡病例都是老人,但並非老年患者都有嚴重的基礎性疾病,還有個別處於癌症晚期的老人未死於癌症,卻死於新冠肺炎。

施秉銀和許多專家開始思考,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病毒的靶器官在哪兒?救治方案應該如何優化?低氧血症如何改善?“炎症風暴”真的存在嗎?為什麼血壓會突然降低?病人的肺部病變究竟嚴重到什麼程度?

“我們必須尋找答案,為了盡可能救治每一個患者,我們一定要向前沖。”面對人類首次遇到的病毒類型,施秉銀的態度很堅決,“我們針對累計死亡病例逐例評估和討論,總結經驗、形成報告,指導危重症病例的救治。”

在武漢奮戰的56天裡,西安交大一附院支援湖北醫療隊接管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七、八兩個重症病區共接收患者126人,其中96人治愈出院,26位病人均由危重症或重症轉為輕症。

隔離病房裡和患者床邊的身影

“患者每天也會看新聞,關注死亡病例數量,心理上都非常恐懼,所以他們相互扶持,就像一家人一樣。”施秉銀說,“病人給病人做思想工作,會更好。因為我們醫生穿著防護服,像個太空人一樣,和他們有距離感。”

在這場特殊的戰“疫”中,施秉銀既是指揮長,又是戰斗員,還是一線醫護人員的“保姆”,更是患者的親人和朋友。

3月中下旬,就在全國支援湖北的各支醫療隊相繼撤離的時候,施秉銀和他的團隊依然堅守在武漢戰“疫”的前沿,爭分奪秒搶救生命。為了這個目標,他常常第一個走進隔離病區。患者親切地稱他為“隔離病區裡的院長”。

“我要去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隔離病區,了解病人的救治情況。”疫情發生初期,在對新冠病毒還缺乏認知甚至是感到恐慌的情況下,人們都覺得施秉銀這樣做太危險,而他卻說,“我是院長,隔離病房我必須要進。我要掌握一線的第一手資料,新冠肺炎沒那麼可怕。”

無論是在西安還是在武漢,施秉銀經常到患者床邊去了解病情、制定救治方案,並慰問患者和醫護人員。一線的醫護人員看到他的到來,紛紛表示,院長都站在了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我們更不會害怕了,一定會戰勝疫情!

“醫療隊剛進入病區時,一線反饋的情況讓我寢食難安。病人的情況相當嚴重,醫療救治壓力很大。”施秉銀坦言。為此,他提出要把挽救患者生命當作頭等大事,把降低病亡率作為首要任務。經過自己的倡議和協調,施秉銀牽頭組建了降低患者病亡率小組,成員包括各大醫療隊的頂尖專家。小組建立危重病例每日討論機制,實施“一人一策”,集合多學科力量,組織專家遠程會診,按病情輕重緩急對患者進行分層,並動態調配醫護人員,保証最強力量救治最重病人。他還率領醫療隊建立了軀體疾病、心理健康、康復練習和生活照護等多維度的工作構架,最大限度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

“中醫除了能夠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症狀外,還能有效促進重症向輕症轉變,降低病亡率。”施秉銀說,我會為患者切脈、開方,中醫藥的作用不可小覷。

傳染病學科對健康的保障作用不能忽視

2月25日,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第32場發布會上,施秉銀提及一位患者寫給醫療隊的話——“二十分感謝你們,你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我們很想知道你們是誰,但我們看不到你們誰是誰,隻知道你們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生”。

3月31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率隊返陝的施秉銀在停機坪上說:“為了保障患者的營養供應,醫療隊隊員們經常給患者帶去食品和飲料。為了讓長期住院的患者了解外面的情況,醫療隊隊員們還創作了漫畫。”

“醫者有仁術,更要有仁心”是施秉銀堅定不移的信念。如今,抗疫英雄凱旋,而施秉銀卻開始思考疫情帶給我們的更進一步的啟示。

“醫學在不斷進步,傳染病會再來。那是病毒,你永遠殺不死的。”經此一役,施秉銀覺得有許多事情值得我們去反思,“病毒和人類是共存的,它也會變異。今后還要時刻警惕這種不明原因的感染。”

目前,國內防控形勢積極向好。但作為本次西安交大一附院支援湖北國家醫療隊隊長以及一家綜合性三甲醫院的院長,施秉銀在這場危機和挑戰中多了些思考:“此次新冠病毒感染跟一般感冒不一樣,它對身體免疫系統有比較明顯的影響,有可能導致抵抗力下降。”施秉銀特別提醒康復患者要進一步注意休息,注意營養,增強體質。

施秉銀坦言,傳染病學科對於人類健康的保障作用不能忽視。不管是對於一所大型的綜合醫院,還是從國家整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來講,傳染病學科建設以及人才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本報記者 王國星)

(責編:劉尤罕、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