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人民戰“疫”黨旗飄揚

竇五玲一家三代黨員堅守卡口執勤

王永欽 劉向平

2020年03月16日08:14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竇五玲一家三代黨員堅守卡口執勤

一大早,竇五玲照常來到設在村口的第七卡點執勤。她走進集裝箱房,打炭、生火,然后從棉襖兜裡掏出半個饅頭,放在火爐子上烤,這是她今天的早餐。

她說:“我著急來換班,沒顧上在家吃。”

她要換的是丈夫郝志剛的班。正月初三以來,丈夫每天晚上9點到第二天早晨9點值班,而她的執勤時間是早晨9點到晚上9點。一個多月了,兩個人的執勤時間不變。

竇五玲是內蒙古包頭市石拐區吉忽倫圖蘇木爬榆樹嘎查村委會副主任,共產黨員。“從接到命令那刻起,我就一直在履行著一名黨員的使命,義不容辭。”她說。

“可你又不是村干部,為什麼也一直堅守在這裡呢?”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問郝志剛。

“我是共產黨員呀,在這緊要關頭,我不沖在一線怎麼能行。”說著,郝志剛拍了拍胸脯,“我還是退伍軍人,身體棒著呢。”一夜沒睡的他,揉了揉布滿血絲的眼睛補充道:“或許,父親的影響也是一個原因吧。”

9時50分,記者來到幸福大院6排4號,76歲的郝守忠正坐在沙發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大爺,您這是寫什麼呢?”

“我一大早出去排查了39戶69人,回來得整理一下筆記,要不就忘了。”這是郝守忠老人一個多月以來天天不變的工作。

郝守忠是一名有著50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村裡有名的“紅火人”。幾十年來,村裡的任何文藝活動,都由他組織發起並親自參與。廣場舞、扭秧歌、打坐腔,樣樣精通。他創辦的文化大院,不僅給當地村民帶來無數樂趣,更凝聚了黨心民心。

臘月二十八那天,他從電視新聞裡知道有了疫情,當天晚上,挨家逐戶上門通知,反復強調不串門、戴口罩、勤洗手,子女還沒回來的,就盡量別回來過年了。

“畢竟大院裡住的全是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低,子女們一旦從四面八方回來過年,病菌傳染的可能性就很大,現在看來,我當時的判斷是對的。”他得意地說。

在他的感召下,不能回來“參戰”的二女兒郝文枝也通過微信轉賬,從外地捐來了2000元錢,專用於大院裡全體老人買菜所需。“雖然我沒有工作,也沒有固定收入,但我一點兒也沒猶豫,就把這點私房錢拿出來捐給家鄉了。”

“這事兒你丈夫知道嗎?”

“知道,沒反對,他理解我的心情。”

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剛參加工作的郝竇,從正月初三開始,每天執勤。下午2時,記者在烏蘭此老執勤點上看到,一名身穿迷彩服、佩戴口罩的年輕人正在此站立著。他姿勢端庄,嚴肅認真。盡管此時沒有行人和車輛進出,但他依舊身體挺直,一動不動。

“你是郝守忠的孫子郝竇嗎?怎麼沒人進出你也這麼筆直地站著?”

“是的,我是軍人出身,站就得有個站樣,不能隨意了。”

25歲的郝竇,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共產黨員。當記者問到是什麼緣由驅使他這麼多天一直堅守在這裡時,他說,“受爺爺和父母的影響吧。”

“看到家人天天都那麼辛苦值守在一線,我作為一名大學生,也不能袖手旁觀,必須盡一份力。”郝守忠的孫女郝茹玥說。連日來,郝茹玥自覺當起疫情防控監督員,她走村串戶,隻要看到有村民三三兩兩聚集,就上前阻止,並講解疫情防控知識。

看到兒孫們一個個堅守在各自的陣地,郝守忠老人喜在心上,樂在眉間。他說:“這就是我們的家風,也是一種忠誠。”就如他的名字一樣——“郝守忠”。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