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人民戰“疫”黨旗飄揚

一路艱險,送來雪域高原的問候

2020年03月02日09:30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一路艱險,送來雪域高原的問候

3月1日是北京醫療隊馳援武漢的第35天,下午1點多,一個面生的小伙兒坐進了駐地的餐廳。他抱著一個青花瓷盆,狼吞虎咽地吃著餃子。這名小伙兒名叫游青山,家在重慶,在成都長期從事貨運工作。從2月25日至今,游青山經歷了寒冷、艱險、飢餓等多重考驗,橫穿西藏、青海、甘肅、陝西、河南,把一輛長達12米、載重15噸的集裝箱貨車從拉薩開到了武漢。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捐給北京醫療隊的第二批補給——264箱清油,一路艱險,終於送到北京醫生手裡。

“為武漢出份力,我特別高興”

2月18日,游青山開著他的集裝箱貨車從成都出發去往拉薩,車上載著口香糖。這是他12年貨車司機生涯中,首次來到青藏高原。

“有一批支援醫療隊的物資需要送到武漢,你能去嗎?”抵達拉薩后,游青山接到了調度員的電話。疫情當前,游青山一口答應下來。“大家都在支援武漢,我是一名貨車司機,也想做些什麼,所以一聽說有機會為武漢出份力,我特別高興!”

2月25日一早,264箱總重量4.88噸的清油裝上了貨車,游青山開始了這次充滿未知的旅程。

從拉薩到格爾木,是沒有高速路可走的。眼前是九轉十八彎的盤山道,一側是萬丈高山,另一側便是陡峭的懸崖。海拔在5000米與4000米之間徘徊,游青山開著集裝箱貨車小心地前進著,車輪下結的冰厚達10厘米,積雪能沒過膝蓋。他不敢快開,精神高度集中,貨車的速度始終控制在30邁以內。

一天時間,隻走了300公裡。入夜時困意襲來,游青山把車熄了火,蓋上被子在駕駛座上蜷縮成一團。車外的溫度接近零下20攝氏度,車裡也並不暖和。高原空氣稀薄,他更不敢把車窗關上。這一夜游青山沒有睡踏實,除了冷,高原反應也折磨得他頭痛欲裂。

天未亮,他便爬了起來,打算趁早出發,但是他驚愕地發現,車打不著火了!在這冰天雪地荒無人煙的地方,這種情況幾乎是致命的。一次、兩次,不管怎麼嘗試,他的貨車發出類似咳喘的聲響,車身卻一動不動。

游青山下車查看,原來油箱已經被凍瓷實了。出發時走得急,他身上隻有一件T恤和一件沖鋒衣。游青山趕緊拿出手機四方求助,放下電話那一刻,他陷入了人生最絕望的時刻。有經驗的司機們告訴他,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自救的辦法是找些樹枝點起火,烘烤油箱和過濾芯。游青山默默蹲下來,七尺男兒不禁流下淚來,這周圍哪有樹枝可尋呢?

絕望中夾雜著一絲負罪感,因為這一車的貨不比平時。游青山的腦子飛速轉著,突然急中生智,他把車上的毛巾扯下來,淋透了柴油,用打火機點燃。當通紅的火光戳破了眼前這個隻有黑白兩色的世界時,游青山穩了穩神,這時,他才注意到自己的雙手早已凍得又紅又腫,攥拳都困難了。

三四個小時后,天終於大亮,游青山的車也終於能發動了。迎著朝陽,他繼續上路。

車輪離懸崖隻有一拳距離

2月27日,是游青山在盤山路上行進的最后一天。路上的冰雪不多了,游青山摘了車輪上的防滑鏈,想著加快些車速,把時間搶回來一些。

迎著一處上坡路,游青山發現前面有一輛廂式貨車停滯不前了,“那輛車比我的小,肯定是地上又有冰司機不敢再走了。我車大,更得停了。”

這麼想著,游青山踩下了剎車。車子停下幾秒鐘后,游青山的腦子嗡地一下,“不對,溜車了!”車並沒有停穩,車所停的斜坡上也有冰,12米長的集裝箱貨車正在緩緩后退,游青山從后視鏡上看到了更可怕的一幕,車不是直線倒退的,而是在向斜后方溜車,傾斜的方向便是懸崖!

“能保則保,保不住那我隻能跳車。”要說不恐懼,那是假話。短短幾秒鐘內,游青山內心拼命掙扎,究竟跳還是不跳?時間一秒一秒過去了,車離懸崖步步靠近,游青山踩著剎車的腳一直沒鬆開。

車忽然停住了。游青山鬆了口氣,跳下車來到車尾,眼前的一幕讓他一陣后怕:一大截車身已經懸空了,右后輪離懸崖邊隻剩下一個拳頭的距離。

2月28日,游青山抵達格爾木,總算是上了高速路,他的心情也平靜了很多。跑了12年貨運,一路上盡是他沒見過的景象。“都是無人區,野獸還特別多,挺難忘的。”游青山沒想到的是,考驗還沒有結束。

因為疫情,高速路服務區的超市不開門了,游青山的口糧吃得差不多了,眼前至少還有3天的路程,若下高速去找其他超市會耽誤更多時間。他把車上的餅干、泡面斂到了一起,要計劃一下每天吃什麼。33歲的大男人,每天隻能靠幾塊餅干、一桶泡面來充飢。

2月29日夜晚,游青山的車到了湖北十堰,車上僅剩下最后一桶泡面了。服務區沒有現成的開水,開水壺是壞的,水一直燒不開。

游青山看著手機,不停地在調整著導航。捧著這碗溫乎乎的泡面,他卻不覺得自己身在囧途,因為勝利不遠了。

3月1日中午12點,游青山的集裝箱貨車進入武漢,直抵北京醫療隊的駐地。橫穿西藏、青海、甘肅、陝西、河南,一段3500公裡的旅途終於到了終點。一箱箱清油完好地交到北京醫療隊物資組手上,游青山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精神放鬆下來,他才突然察覺自己早就餓得頭暈眼花了,北京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拿大青花瓷盆給他盛上了熱騰騰的餃子。

“這是在用生命為我們補給”

這是游青山師傅三天來的第一頓熱飯。看著他單薄的衣衫,聽他講述一路上的驚心動魄,北京醫療隊的隊員們眼圈紅了。大家紛紛和他合影,往他的車裡塞滿各種零食,此刻,游青山就是隊員們的親人。

在醫療隊的微信群裡,大家紛紛表達謝意。來自清華長庚醫院的姚潔林說,“這是在用生命為我們補給。”

“一定不會浪費一粒食物。太來之不易了!”世紀壇醫院的李想發來一個“感動”的表情。

來自北京老年醫院的吳忠艷說,“我們的每一粒糧食都是別人用生命守護而來,大家一定要珍惜。”

“我接力。光盤行動,從我做起。”天壇醫院的袁磊說。在微信群裡,醫療隊員們發起了“光盤行動”,大家紛紛“接力”,承諾珍惜每一粒糧食。

醫療隊駐地的餐飲部負責人仔細盤點完這批清油。他說,這批清油來得太及時了。因為物流的原因,駐地的食用油隻剩下了三天的量。“向拉薩人民致敬!”

經過短暫休息后,游師傅和醫療隊員們告別了。他說,從來沒有出來過這麼久,他想家了。

“是不是很有緣分?”

在藏語裡,醫生被叫做 “安吉拉”,如同英語裡“天使”(Angel)的諧音。

就在堆龍人民支援的4.8噸清油交到北京醫療隊手中的時候, 3月1日,在拉薩市人民醫院,一個面積為600平方米的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

這是在北京市第九批援藏醫療隊的指導下,經過三天晝夜不停的緊張施工,實現的壯舉。

去年7月15日,北京市第九批援藏醫療隊來到拉薩。半年多過去,當地的醫療水平有了進一步的飛躍。疫情期間,援藏醫療隊員劉旭還牽頭組織了拉薩市的心理援助熱線,為當地百姓提供科學專業的心理干預。

援藏醫療隊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看病提供了種種優惠條件,讓當地百姓不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正是因為對“安吉拉”的感恩之情,當得知北京醫療隊馳援武漢的消息后,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就“反向支援”,為在武漢的北京醫療隊捐助10噸牦牛肉和4.8噸清油,牦牛肉已於2月27日運到武漢。

就在4.8噸清油送到北京“安吉拉”手中的時候,消息也傳到了拉薩市堆龍德慶。堆龍德慶區區委常委、副區長李曉強說,運輸清油的路線走的主要是109國道。109國道一頭連著拉薩,一頭連著北京,“是不是很有緣分?”(記者 景一鳴 王雅賢 王琪鵬)

本報記者武漢“戰疫”日記

3月1日 星期日 天氣晴

從一頓牦牛肉說起

今天是我們跟隨北京醫療隊馳援武漢的第35天,晚上因為要趕稿子,我放棄了用晚飯。正奮筆疾書時,兩位同事敲響了房門,他們把飯幫我帶上來了,今晚這頓飯,確實不該錯過,因為這是來自拉薩的牦牛肉。北京對口支援拉薩多年,如今北京醫療隊在武漢奮戰的時刻,拉薩又為北京醫療隊送來了強大的物資保障,牦牛肉、清油吃出了一份暖意。

負責把牦牛肉、清油從拉薩運來的司機師傅們非常不容易,這一路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下午,北京醫療隊在微信群裡向司機師傅致敬的短消息摞起了“高樓”。

幾天轉運物資,重慶司機游青山的貨車駕駛室裡凌亂不堪,醫護人員有如強迫症一般,幫他把車裡收拾得一塵不染。還備了不少食物和防護用品,讓小游師傅路上用。

我們的本意是想讓游青山住下來的,從2月25日至今,他一路奔波,飢寒交迫,到達目的地了,他需要休息。我們想協調一個房間,讓游青山至少能安穩地睡一宿,但他婉拒了。卸下重任,他說,這會兒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家。他告訴我,他有兩個孩子,最大的9歲,經歷了這麼多危險,這會兒最想家、想孩子,跑貨運12年,這是他離開家時間最長的一次。我最后問他,以后再有這樣的任務還會再來嗎?他說一定會來。

這次採訪對我來說有一種特殊的感覺。我生在北京,在四川上了四年大學,工作時到拉薩採訪過援藏建設,如今跟隨北京醫療隊在武漢抗擊疫情,這些對我來說都不陌生。北京的人、四川的司機、拉薩的物資,在武漢的醫療隊,所有熟悉的元素此時匯聚到了一個點上。

說句題外話,在我們這個記者團隊當中,很多人比我對拉薩的感情更深。前幾天吃完晚飯,北京電視台的王曉龍老師正在和醫護人員一起打羽毛球健身,羽毛球場上他幾乎沒有敵手。和他交手的醫護人員都不知道,他參加過援藏建設的採訪,在拉薩一扎就是三年,在高原上他也打羽毛球,因為空氣阻力小,球速可比武漢快多了。跟他聊起拉薩,聊起堆龍德慶,他會有說不完的話。(記者 景一鳴)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