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干部論壇

權威訪談

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堅強制度保障

——訪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

本報記者  孟祥夫

2020年01月13日07: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如何准確地理解全會精神、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對此,記者專訪了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

記者:對於四中全會精神,要從哪些方面和維度來理解、把握?

曲青山:第一,要從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來理解。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在這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回顧了我們黨重視制度建設、完善制度建設的歷程,並再一次深刻闡明制度建設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極端重要性。

黨中央著眼於黨和國家的千秋萬代,從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通過這次全會對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進行總體謀劃、系統安排,為未來定綱指向,用有力的制度保障為實現民族復興保駕護航,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百年風骨的英明睿智和為萬世開太平的胸懷擔當。

第二,要從劃時代的政治高度來理解。現在的改革和制度建設,與以往的要求相比有很大不同,具有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的鮮明特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說明中指出:“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共推出336項重大改革舉措。現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都取得顯著成效,主要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但同時也要看到,三中全會部署的這些改革舉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落實。我們在新時代謀劃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三,要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高度來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人類社會歷史,對當今世界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判斷。越是形勢復雜、挑戰嚴峻,越需要夯實制度基礎,越需要發揮制度優勢,越需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隻有這樣,才能有效協調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彌合分歧、形成合力,從而夯實應對風險挑戰的社會基礎、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防火牆”、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記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重點體現在哪些方面?

曲青山: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飛來峰”,而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取得的根本成就。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植根於中國大地,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其中就包含著關於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我們的很多制度都可以從歷史深處找到淵源。比如,“以文化人”的文化自覺。《決定》提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就是要汲取古人的智慧和經驗。比如,“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決定》把“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作為顯著優勢之一加以明確,也是對傳統民本思想的升華和發展。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有著科學的理論指引。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改變中國前途命運,開始探尋新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做了各種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直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才找到了一條救亡復興的正確道路,經過長期奮斗和探索建立起一套科學的、符合中國國情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

現在,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秘訣就在於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始終堅持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中,與時俱進地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體現了人民共同意志,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著堅實的實踐基礎。一方面,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才走過的工業化進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另一方面,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們保持了社會長期和諧穩定,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這兩個奇跡,是極其不易的偉大成就。

我們創造的“脫貧奇跡”,就是這兩方面成就極好的體現。70年來,我國先后有8億多人擺脫貧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貧困人口減少9000多萬。今年,剩余的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近14億人口將一道全面進入小康。脫貧這一千年難題是靠什麼解決的?靠的就是黨的領導的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也是《決定》指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的最好注腳。

當然,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堅定制度自信,絕不是要固步自封。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發展成就和顯著優勢,目的就是推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制度自信,使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多方面顯著優勢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長期保持並不斷增強這些優勢,是我們在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努力方向。

記者:如何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同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系?

曲青山: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回答了這樣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這就是“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我認為,《決定》論述的十三個方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顯著優勢就是我們必須“堅持和鞏固”的內容。《決定》提出的十三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就是我們今后要“完善和發展”的內容。兩個“十三”不是完全對應的。對於《決定》提出、重申、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必須一以貫之地堅持和鞏固,任何時候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對於《決定》提出、集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制度,必須狠抓落實,不斷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完善和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13日 02 版)

(責編:常雪梅、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