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顧 春
2019年10月09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滔滔錢塘江上,矗立著多座大橋,最早一座是錢塘江大橋。該橋為雙層結構,上層汽車川流不息,下層火車呼嘯而過。此橋建於1937年,毀於戰火,1948年修復,至今沒有進行過技術上的大修,實現了“炸藥不放對位置都炸不掉”的豪言。它的設計者,就是被譽為“中國現代橋梁之父”的茅以升(見圖左,新華社發)。
茅以升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時,僅用一年就取得碩士學位。在美國卡內基理工學院攻讀博士時,擠時間到橋梁公司實習。其博士論文《框架結構的次應力》中的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
1920年,茅以升回到祖國,在天津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執教……之后於1933年3月開始主持建造錢塘江橋。
錢塘江地理環境復雜,杭州有句歇后語,“錢塘江造橋——辦不到”。這裡江濤洶涌,每月都有大潮水。遇到狂風、暴雨、大潮“三碰頭”時,狂風巨浪,極為凶險。
工程之難難以想象:江底淤泥又滑又厚,木樁一打就裂﹔600噸重的沉箱一入激流,猶如脫缰野馬亂竄﹔日軍飛機也空襲不斷。茅以升毫不退縮。他說:“錢塘江大橋的成敗,不是我一個人的事,而是能不能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大事!”
1937年9月26日清晨4時,一列火車從大橋上隆隆駛過,兩岸一片沸騰。這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打破了外國橋梁專家“中國人無法在錢塘江上建橋”的謬論。
通車不久,茅以升接到命令:炸掉大橋,不讓日軍佔用!茅以升心如刀割般地執行了命令。抗戰勝利后,他帶著精心保護的14箱資料回到杭州,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將錢塘江大橋修復完成。
新中國成立后,茅以升又參與修建武漢長江大橋。如今,武漢長江大橋雖已超過設計時限,仍然能正常通車,安全無恙。
晚年回顧一生,茅以升說:“人生之路崎嶇多於平坦,忽似深谷,忽似洪濤,好在有橋梁可以渡過,橋梁的名字叫什麼呢?叫‘奮斗’!”
1989年11月12日,茅以升在北京病逝,終年94歲。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09日 06 版)
相關專題 |
· 最美奮斗者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