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8日09:29 來源:經濟日報
文朝榮(1942—2014)。 新華社發
地處黔西北高原滇黔交界處的貴州省赫章縣河鎮彝族苗族鄉海雀村,海拔2300多米,曾是個地瘠民貧的扶貧開發一類重點村。
為了生存,群眾隻能盡力開荒。1982年,40歲的文朝榮出任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時,全村800多人,但耕地多達1.68萬畝,“能種庄稼的地方幾乎都種上了”。
但廣種薄收,缺糧狀況反而日益嚴重。“人均口糧不足100公斤。每到年末,就有群眾開始缺糧,到四五月份,已有農戶揭不開鍋,隻能吃些野菜、馬鈴薯葉。”年逾古稀的村民王學芳回憶說。
文朝榮決心帶領群眾解決“吃飽飯”的問題。“山上有樹就能擋住風沙。而且有林才有草,才能養牲口、生產肥料,才能有糧食。”下定決心后,文朝榮迅速號召群眾植樹造林。1986年冬天,文朝榮帶領全村300多名青壯年冒著嚴寒,開始了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壯舉,也拉開了海雀決戰貧困的大幕。在文朝榮的帶領下,海雀村群眾連續奮戰3個冬春,造林1.16萬畝,讓全村30多個光禿禿的“和尚坡”披上了綠裝。如今的海雀村,森林覆蓋率超過70%,林木價值達8000萬元以上,人均經濟存量約10萬元。
在餓著肚皮綠化荒山的同時,文朝榮開始琢磨如何提高糧食產量。1989年春,在文朝榮的帶領下,海雀村破天荒地出現了白色地膜。之后,他又根據海雀的氣候、地勢特點實行土地有機改良,有效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糧食單產大幅提升。到1994年,海雀村的糧食總產量達到14.46萬公斤,是文朝榮上任時糧食總量的兩倍多,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203.5公斤,村裡基本解決了吃飯問題。
2014年2月11日,為海雀村脫貧致富操勞一生的文朝榮,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2歲。在文朝榮精神的激勵下,海雀村群眾持續接力向絕對貧困發起沖鋒,終於在2016年實現整體脫貧,告別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記者 吳秉澤 王新偉)
相關專題 |
· 最美奮斗者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