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7日07: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下姜村,周圍群山高聳,人均不足一畝耕地。發展空間狹小是造成貧困的原因之一。
2003年4月24日上午,習近平在種茶大戶姜德明家召開座談會,詳細詢問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情況。他扳著指頭一筆筆和大家算著投入和產出賬:“大家還有哪些發展困難?全講出來。咱們一起商量對策。”
有的村民說:“缺人才!”有的說:“缺資金!”還有的說:“缺技術!”
習近平說,從大家講的情況看,蠶桑、茶葉、早稻的產量都不算低。那麼,為什麼辛苦一年,收獲不理想呢?種的全是大路貨。沒有做到優質高效和錯位發展。沒有優質,就沒有市場競爭力。而沒有錯位發展,就不可能做到人無我有。
“你們村有沒有科技特派員?”習近平問。
姜銀祥搖搖頭。
“省裡研究一下,給你們村派一個科技特派員來。”習近平說:目前的“三農”工作面臨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落后和農產品流通方式落后的制約。我們要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農業,抓住當前科技進步的機遇,建立現代生產要素流向農業的機制,著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在習近平的關懷下,浙江省中藥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俞旭平進駐下姜村。有村民起初信不過:“之前扶貧,是發錢發糧發農具。現在‘發’來個專家!他能讓地裡長出‘金疙瘩’?”
俞旭平在村裡“待”了一個月,認為:“村裡的低坑塢最適合種中藥材黃梔子。”
於是,以前隻能長雜草、灌木的低坑塢種上了500畝黃梔子。
兩年后,當村民們數著厚厚的鈔票時,發自內心地說:“服了!”
“習書記全省那麼多大事要操心,沒想到我到下姜村駐村指導這件小事,也始終惦記著呢。”依然在村裡忙碌的俞旭平,向記者感慨道。
——摘自《心無百姓莫為官——習近平同志幫扶下姜村紀實》
(人民日報2017年12月28日)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