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基
2018年07月18日14:24 來源:共產黨員
劉慶吉,漢族,1960年6月出生,198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沈陽市沈河區五裡河街道黨工委書記、五裡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先后獲得“全國掃黃打非先進個人”“遼寧省一等功公務員”“遼寧省人民好干部”“沈陽市勞動模范”“沈陽市優秀共產黨員”“最美沈陽人”等榮譽稱號。
眾所周知,基層群眾工作不好做,各種困難層出不窮。如何才能做好這一工作呢?劉慶吉這樣回答:“39年前,19歲的我剛進入街道辦事處工作,首次承諾——‘把滿腔熱血獻給群眾工作事業’﹔35歲時,我擔任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二次承諾——‘把青春獻給群眾工作事業’﹔48歲時,我擔任街道黨工委書記,再次承諾——‘把一生獻給群眾工作事業’。隻要目標明確,牢記承諾,踏實為民,再難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牢記入黨初心 扎根基層作奉獻
面對群眾不打怵,遇到問題不躲避,還總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這樣的干部,群眾豈能不滿意?
在幾十年的工作中,劉慶吉沒有養成坐辦公室的習慣,一有時間就到社區大院、駐區企業、低保戶家中“溜達”“串門”,通過實地觀察和群眾反映,哪個社區的路面破損,哪個社區的路燈不亮,哪個社區的暖氣不熱,他都能及時了解並解決。時間久了,見面次數多了,社區群眾也就把他當成了生活中喜愛且信賴的“親戚”,見面打招呼沒人叫他“劉書記”,都親切地叫他“老劉”。有一次,劉慶吉外出考察學習,回來后到社區走訪,一位居民見面開口就說:“老劉,你有21天沒來了!”劉慶吉一愣,在心裡粗略一算還真是。那位居民接著說:“沒啥事找你解決,就是挺長時間沒見你,覺得這日子少點啥。”
“入了黨就是黨的人,是黨的人就得全心全意服務人民。黨的干部不能把為人民服務當口號,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中去。不論身處何時何地,不管面對誰,共產黨員這個身份對我都是一種無形的鞭策。”劉慶吉坦言,“從日常的稱呼和群眾的表情上就能看出,自己的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得到群眾認可。”
在擔任分管安全工作的街道副主任期間,每年一到除夕夜,平時膽子大、底氣足的劉慶吉就開始“提心吊膽”。天剛黑下來,他就拿著手電筒,自費打車到所轄各社區巡查,直到賀歲鐘聲響起、鞭炮聲淡去,才安心回家。多年來,劉慶吉先后發現火災隱患10余起,因他及時報警,從未發生過重大事故。“這些鮮為人知的工作做在夜幕之中,有人認為我是‘杞人憂天、沒事找事’,也有人勸我‘干了也是白干,沒人知道’,可我認為,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安康,‘辛苦指數’再高也值當。我會在心裡默默為自己點贊,因為一不圖名二不圖利,圖的就是努力踐行入黨時的誓言。”這就是“拼命三郎”劉慶吉的動力源。
牢記使命責任 創新工作惠萬家
素質高、作風正、能力強的基層干部,會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來。
區域要發展,必須以黨的建設作為支撐。2017年,按照遼寧省委組織部“1571”黨建工作總體思路和沈陽市委組織部推進黨支部建設“紅色堡壘工程”的工作要求,在劉慶吉等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五裡河街道黨工委創新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模式,打造了集組織生活、市民服務、文體活動、平安宣教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街道黨建服務中心,內設“七室二站四中心”(黨員談心室、“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多功能活動室、組織生活室、黨員宣誓室、黨員正身室、黨性教育室,黨員首問接待站、“兩新”黨組織黨建助力站,組織生活體驗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平安綜治中心、政務服務中心)。黨建服務中心依托“1+X”大黨工委工作格局和“紅色堡壘工程”“五組聯動十工程”兩大工作平台,營造了城市基層黨建的濃厚氛圍,激活了地區黨組織、在職黨員、黨建志願者等參與黨建服務的熱情,以黨建工作的成效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繁榮發展,從而惠及8萬多居民的工作生活……類似的創新載體和務實舉措還有很多很多。
2011年,劉慶吉到街道所轄的藥大社區走訪調研時受到啟發。為進一步規范黨員志願者責任、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社區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在藥大社區組織成立了“黨民愛心聯盟”,組織黨員志願者每月捐出10元錢幫助困難居民和困難大學生。該聯盟成立至今已幫助困難居民幾十戶、困難大學生16人,聯盟成員達600余人。而劉慶吉不僅是聯盟發起者,也是最活躍的聯盟成員,還單獨資助了兩名困難學生。
牢記群眾觀念 真情為民暖人心
把解除群眾疾苦作為第一責任,心中裝滿群眾冷暖,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這是黨員干部的職責所在。
有一天,外面下起了瓢潑大雨。劉慶吉在冒雨走訪時了解到,一名八旬老人居住在違規搭建的小棚子裡,社區工作人員見小棚子存在安全隱患,勸老人搬離,可執拗的老人就是不同意,劉慶吉表明身份勸說也無濟於事。深夜11點,雨越下越大,劉慶吉屢次抬手敲門,老人就是不開門。狂風暴雨中,劉慶吉在門外站了近1個小時,全身上下都濕透了,周邊的鄰居實在忍不住了,走過來敲門大喊:“大娘您想想,外面下這麼大雨,老劉還是街道領導,就一直站在水裡守著您,怕您出事,您真的忍心嗎?”門終於打開了,劉慶吉趕緊把老人背到附近的旅館,辦完入住手續還給老人塞了300元錢,之后才放心地離開,繼續到各個社區巡查。從那以后,老人雖然遇事依然執拗,可偏偏就聽劉慶吉的話,把他當成了親人。
金生社區的一間10多平方米的屋子裡住著相依為命的父子倆。聞知這家人生活艱難,劉慶吉就趕緊登門看望,了解到的情況令他既喜又憂。喜的是,14歲的男孩學習成績優異,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憂的是,孩子的父親無固定工作,僅靠打零工根本供不起孩子上學。劉慶吉當即掏出隨身帶的500元錢塞到孩子的手裡,並安慰父子倆:“請放心,你們的困難一定會得到解決的。我以一名黨員的名義保証!”走出金生社區,劉慶吉直奔區民政局。民政局特事特辦,每月400元的低保金很快發放到位。之后,劉慶吉又四處奔波,為父子倆尋求幫助。很快,一家餐飲企業向這個貧困家庭伸出援助之手,每月資助孩子生活費500元,讓孩子圓了求學夢。知情的人都覺得這件事圓滿解決了,可劉慶吉又考慮起孩子的將來,根據孩子所學專業,他向中科院沈陽金屬研究所的領導詳細介紹了這個家庭的情況,並介紹孩子在畢業前到研究所實習……
發生在劉慶吉身上的感人故事信手拈來,不勝枚舉。39年來,劉慶吉滿懷對群眾工作事業的無限熱情,憑著對人民群眾的赤誠之心,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大家都說:“跟著劉書記干,渾身都有勁兒。”在榜樣的引領下,街道社區黨員干部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真抓實干、爭當標杆,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對他們而言,似乎就沒有“跨不過去的坎兒”,就沒有完成不好的任務,就沒有處不親的群眾,各項工作步入良性循環狀態。近年來,五裡河街道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等榮譽53項。
談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劉慶吉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指了指街道“兩學一做”感言牆。記者順著他所指的方向,看到了他的座右銘——“黨員就要帶頭干,不帶頭干就不是合格黨員,跟我干,向我看。”
(遼寧《共產黨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