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14:58 來源:新華網
冬日的貴州滇黔桂石漠化區,連綿起伏的山丘透著幾分蕭瑟。但在群山環抱的貴州羅甸縣麻懷村卻呈現出別樣的“發展生機”。記者隨“女愚公”、十九大代表鄧迎香穿過她與村民徒手鑿通的“麻懷隧道”,便聽到挖掘機的轟鳴,眼前呈現的是村民們開山修路、架設大棚,積極建設“美麗鄉村”的場景。
“黨的十九大講‘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到基層,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修通致富路,發展產業,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為自主‘造血’發展。”鄧迎香堅定地說,十九大報告處處關心農村脫貧,但全面小康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實現,而是要用心用情干出來。
言語間始終“干”字當頭,是鄧迎香與貧困較勁大半輩子的“鐵經驗”。她所在的麻懷村曾是當地最窮的“山窩窩”,在山石遍布、土壤貧瘠的環境裡,人們過去隻有坐月子才能吃口白米飯﹔因山太高,當女人抬頭看山頂時,頭頂的帕子都會掉地上。
正是在如此貧困的“絕地”,飽受過孩子夭亡在看病路上、丈夫客死他鄉煤窯裡等打擊的鄧迎香深知“苦干實干”的重要。“開完黨的十九大回來第一天,很多年輕人在村裡盼著我講會議精神,問怎麼發展。其實,沒有秘訣。就是聽黨話,跟黨走,自己主動伸手,幫助你的人才能拉著你的手一起走。”鄧迎香說,現在的脫貧攻堅就像當年挖隧道,自己主動先干起來,才能爭取更多人的幫助和支持。
在擺脫貧困的路上,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的鄧迎香始終心系著全村的發展,從13年前與村民一起挖隧道鑿通致富路,到上下奔走引進致富產業,她始終與村民們同甘共苦。在2014年,鄧迎香更是通過無記名投票當選村主任,后來又擔任村黨支部書記,身上的重擔逐年加重,但卻讓她越發有韌勁兒。
“一碗水夠一人喝,一桶水夠一家人喝,一口井才夠一村人喝。黨中央提出全面小康不讓一個人掉隊,是基層黨員干部的責任和義務。”鄧迎香說,麻懷村2013年就脫貧了,今年又有周邊幾個村主動要與麻懷村抱團發展,這是麻懷村二次創業的壓力和動力。
“黨的好政策還要有好的落實,才能在基層開花結果。所以,十九大的精神隻有干在實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鄧迎香說,村裡現在正在修一條大道連接“中國天眼”,將依托“天眼”景區發展鄉村旅游,同時發展黑毛豬、食用菌等特色種植養殖業等,讓昔日挖隧道的“麻懷精神”再次激勵著山區百姓奔向小康。
在鄧迎香帶領下,記者不到2分鐘便走完了200多米卻耗費13年徒手挖掘的“麻懷隧道”,較之於正規施工顯得彎拐卻見証著當年麻懷村告別飢餓時的艱辛。而隧道外則是一條正在修筑著的連通村組的水泥大道,將串起更多村民的小康夢。(新華社貴陽12月28日電 記者駱飛)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