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09:20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請您從熟悉的網信領域,談談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過去5年中國取得的成就。
倪光南:從網信技術領域來看,中國成就令人矚目。比如,眾所周知,超級計算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中國的“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性能躍居世界第一,這是採用我們自己的硬件、軟件,完全國產化的超級計算機。再比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迅速發展,北斗三號衛星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步入全球組網新時代,到2020年左右,將實現全球服務能力。在移動通信領域,同樣能明顯反映出技術的進步,在2G時代,我們還是完全跟隨國外標准、國外技術的﹔到了3G時代,我國提出了自己主導的標准TD—SCDMA,但技術上還是以跟隨為主﹔到了4G時代,中國主導的TDD技術已經大體上可以和發達國家主導的FDD技術並駕齊驅,在國際標准方面爭取到了較好的話語權。現在即將進入5G時代,中國就有可能在某些方面領先於發達國家。
總的來說,我國網信事業經歷了從“跟跑”到“跟跑並跑”並正逐步向“並跑領跑”方向發展,未來還將掀起更大的發展浪潮,奪取新的勝利。
記者:“領跑”需要人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您認為在人才方面我們有哪些優勢,未來又該如何培養這樣一支人才隊伍?
倪光南:人是創新的第一資源。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科技人力資源,2015年,我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到375.9萬人年,連續9年居世界首位,佔全球總量的31.1%。而且中國的IT人才在創新能力、勤奮程度、報酬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強的競爭力,這是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以軟件人員為例,通過比較軟件著作權和專利的數量、對開源軟件的貢獻量、APP的創作數量、“雙創”活動的成果、軟件大賽的成果等等,我們認為,中國軟件人員創新能力較強,總體表現良好。不過,現在中國還不是人力資源強國,我國人力資本構成指數排在世界第18位,僅為美國的1/12,日本的1/10,今后中國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培養出能適應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飛速發展需求的高質量人才。
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提到,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您認為推動“深度融合”,需要如何入手?
倪光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都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這表明我們信息領域的科技人員承擔著艱巨而光榮的使命。一方面,需要把新興技術產業搞好,在芯片、軟件、關鍵設備等方面搞好支撐,加大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做好市場化引導,通過市場的良性循環,不斷改進技術,健全技術應用的生態。另一方面,我們不但要努力發展這些新興技術,做好產業化,而且還要特別做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讓新技術催生出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能夠發展和充實實體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重大貢獻。(記者 陳靜)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