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10:59 來源:經濟日報
初冬的西北旱塬,早晨的氣溫已經降到零下4攝氏度左右,但甘肅定西市安定區青嵐山鄉大坪村的黨員活動室裡卻是熱火朝天,黨員們正圍著火爐集體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咱們的菜價格高、銷路好,一到市場上菜販子都搶著要。”29歲的馬建國和父母經營著3個日光溫室,一年下來溫室收入有七八萬元。“我平時打理溫室,沒時間再去經營另外的七八畝地。所以就盼著,如果有人再發展溫室,我把那幾畝地拿來入股。”聽到黨支部書記康耀偉給大家講如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馬建國馬上想到了自己的那幾畝地。
火爐上的罐罐茶冒著茶香,大家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今年68歲的張萬余和兒子管理著1100多平方米的日光溫室,“黨的十九大確定了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對咱們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利好。我和小馬一樣,也想把我的8畝地租出去,賺錢的路子不就多了嘛”。
“咱們村已經用村集體資金入股和引進了一個生態旅游項目,前期項目有20個蔬菜大棚和5個蔬果採摘園,后期還將建農家樂、垂釣園等,已經有幾戶人家的土地入股了。這些發展起來以后,村民不但有分紅,還能就近就業。”康耀偉1986年開始在大坪村當文書,2002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見証了大坪村30年來的發展變遷。
“咱們村有8戶人養雞4萬多隻,有24個日光溫室,規模達1萬多平方米。另有1個養殖場加上村民散養的羊,總共有800多隻。我算了一下,一半以上的帶頭人是黨員,在今后的發展中,咱們黨員還要繼續沖在前面。”康耀偉補充說道。
“這幾年咱們的水電路房這些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一步就是要加快發展,抓住‘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讓咱們的生活更富,家鄉更美。”71歲的老黨員劉玉秀是大坪村上個世紀“戰天斗地、改土造田”的代表,現在她最關心的依然是發展問題。
“過去咱們農民最缺的是來錢的路子,除了種幾畝地、出去打工,就沒別的致富渠道了。現在不一樣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農村三變’好得很吶!咱們村有退耕還林900多畝,確權的林地500多畝,還有些顧不上種的地,這些資源盤活了都是錢。”劉玉秀的發言引來大伙的一致贊同。屋外不遠處,一排排日光溫室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金光。(記者 李琛奇)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