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精神進校園進課堂】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以學術卓越引領“雙一流”建設

2017年12月08日10:37    來源:光明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十九大勝利召開以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全體師生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掀起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熱潮。學校黨委號召,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指導學校工作。全校師生滿懷激情,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擁抱新時代,書寫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新篇章。

不忘初心,新時代呼喚新使命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學校黨委就在思考如何用習近平教育思想全面指導學校“雙一流”建設,推動學校各方面工作。暑假期間,學校組織專人編寫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等教育重要論述摘編》,精選了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關於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號召全校師生認真學習領會。十九大勝利召開后,全校師生在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過程中,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等教育的重要論述,對如何辦好社會主義大學、如何以學術卓越引領學校“雙一流”建設等問題,領會更加具體,認識更加深刻。

在系統深入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過程中,全校師生對新時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的認識與思考更加全面、更加豐富,進一步增強了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信心和使命感。地球科學學院教授龔一鳴說:“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切實把教育教學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來,緊緊圍繞‘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這一核心要求,培養優秀地學人才。”

學校黨委書記何光彩多次在多個場合向師生們強調,十九大報告要求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特別是對青年學生提出了殷切希望。進入新時代,學校要不忘初心,按照新方略,根據新部署,肩負起發展新使命,以拼搏精神、嶄新姿態、昂揚斗志,全力推動各項工作實現新跨越。

辦學育人,新模式培育新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校長王焰新表示,為培養出一流人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將按照十九大精神指引的方向,努力構建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教學與科研實踐融合、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加大人才培養改革力度,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科學院共同攜手,在北京簽約成立“C2科教戰略聯盟”,就培養地球科學領域創新人才和拔尖人才,開出了具體“藥方”。在協同育人這一模式的培育下,地球科學菁英班已有兩屆共119名畢業生,其中87人繼續攻讀研究生,升學率達到73.11%﹔學生學業成績優秀,多次在學科競賽和文體活動中獲得獎項,學生黨團支部、學生會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也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和校級榮譽,為全校學子樹立了榜樣。

幾年來,除地球科學菁英班以外,學校還實施了“李四光本科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並與中科院、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等系統的研究單位聯合,分別成立或建設大氣科學菁英班、海洋科學菁英班、環境科學與工程菁英班、生物科學菁英班,打破了不同系統間的體制性壁壘,探索“寓教於研”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重視實踐教學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長期保持的優良傳統與教學特色。學校建有周口店、北戴河、秭歸三大實習基地,還在全國20多個省區建立了70余個產學研基地,讓學生深入到油田、礦山、野外區域以及企業生產、政府機關等單位一線,強化對課堂教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科研創新,新征程凝聚新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水污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處長江經濟帶腹地,2017年啟動了“長江流域地質過程及資源環境研究計劃”,將自身發展戰略統一到國家發展戰略上來,努力踐行“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觀。學校還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分別建立深圳研究院、浙江研究院等產學研平台和產業孵化基地。

學校圍繞國家對空間信息科學與技術的需求,依托優勢學科,申報和建設的“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2017年8月正式通過科技部組建驗收。該中心是我國地理信息系統關鍵技術研發、技術成果轉化、產品應用推廣、產業示范的重要基地,能為我國地理信息行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

地質調查工作是我國國土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面參與到地質調查工作,培養高質量的地調人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我國高校中最早成立地質調查研究院,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結合學科前沿,在基礎地質、礦產資源、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等研究領域開展了大量探索性研究和創新實踐,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價值的成果。

近年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還充分發揮社會服務功能,積極強化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在擴大合作領域、豐富合作項目、深化合作內涵、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互惠互利、校地共贏的發展格局。

思政主導 新思想構建新格局

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思政課教師們把思政教學當作畢生事業,名師層出不窮,“紅歌王子”許水貴副教授、榮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2014年度影響力提名人物”稱號的郭關玉副教授……學校上自書記、校長,下到普通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紛紛擔當起立德樹人的重任,力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

學校大力改革思政課實踐教學,從《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拿出兩個學分,每年暑假組織全校大二近4700名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調查,全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擔任“社會調查”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先后建立武漢高科、河南油田、紅安縣檔案館、英山縣烏雲山村等實踐教學基地,每逢假期,老師們帶領學生深入農村、企業,引導學生認識社會,提升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對接。

作為地學特色行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近65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用艱苦奮斗精神構建校園文化之魂。在“品德高尚、基礎厚實、專業精深、知行合一”人才培養目標帶動下,艱苦奮斗精神作為大學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影響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學子,成為激發一代代地大人為實現學校發展目標和教育理想而自強不息、努力奮進、立志成才的重要精神源泉。通過深入學習理解十九大精神,師生們切切實實認識到,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定要緊密結合學校發展戰略,立足學習和工作實際,拿出勇氣、拿出干勁,創造無愧於時代的業績,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記者 夏靜 通訊員 徐燕 喻芒清)

(責編:宋美琪、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