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6日09:52 來源:光明日報
黃旭華和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分享“交大精神”。新華社發
11月17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請老人坐在自己身邊的暖心舉動,感動了全國人民,同時也讓大家記住了黃旭華這個名字。
93歲的黃旭華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同時身兼數職: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
“從1958年開始到現在,我沒有離開過核潛艇研制領域,我的一生沒有虛度。”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會見,讓黃旭華又一次感受著黨和國家賦予的使命與榮光。他激動地說:“我做夢也沒想到,總書記竟然把我請過來坐到他身邊,還問了我的健康狀況。總書記對我們科技工作者的關懷,我要回去傳達,要讓所有同志認識到我們任重道遠,要再鑄輝煌。”
自力更生研制核潛艇靠的是堅定信念
黃旭華的父母都是醫生,從醫是他的夢想。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帝國主義的肆意侵略激起了他的怒火:他們憑什麼想登陸就登陸?憑什麼想轟炸就轟炸?黃旭華立志:“我不學醫了,我要學航空,學造船。將來造飛機保護祖國藍天﹔制造軍艦抵御海上侵略。”后來,黃旭華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
20世紀50年代,面對超級大國的核威脅,毛澤東主席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正是毛主席的這句話,堅定了我和我的同事獻身核潛艇事業的人生走向。”黃旭華回憶,1958年,他光榮地被選中參加研究。為確保國家機密不泄露,此后的30年,黃旭華隱姓埋名,孜孜不倦地戰斗在核潛艇研制一線。
我國自行研制核潛艇,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面對國外的技術封鎖,技術攻關步履維艱。回憶起研制初期的情景,黃旭華感慨地說:“如果我們的研究人員有誰見過核潛艇長什麼模樣,也許都會大大縮短研制過程。”
“沒錢、沒人、沒資料、沒技術”,所有研究隻能全靠自力更生、摸索推理。黃旭華和同事靠著兩個核潛艇玩具模型、靠著簡陋的算盤和計算尺,靠著笨重的磅秤,靠著不可動搖的堅定決心,靠著笨拙的土辦法“騎驢找馬”逐步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1970年,我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終於順利下水試航。
核潛艇形成戰斗力的關鍵,在於極限深潛試驗。1988年,我國一代核潛艇首次進行深潛試驗。當時,美國“長尾鯊”深潛試驗的失敗引起了乘試人員的情緒波動。黃旭華為了穩定人心,決定親自參與這次重要而危險的試驗。作為世界上首位親自參加核潛艇極限深潛試驗的總師,黃旭華揮筆寫下了四句詩:“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一“痴”一“樂”,盡顯其對核潛艇事業的痴迷,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
作為我國核潛艇總體設計研究專家,黃旭華為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從無到有、第二代核潛艇的跨越發展和第三代核潛艇的探索趕超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主持制定了一代核潛艇與核動力協調總體方案﹔主持完成了一代艇現代化改裝﹔主持開展了二代艇預研工作﹔作為戰略科學家,為我國未來核潛艇發展戰略目標的制定、裝備的持續創新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1994年,黃旭華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先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十大海洋人物”、“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范……
與驚濤駭浪做伴30年沒有回過家
“當祖國需要我沖鋒陷陣的時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當祖國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時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這是黃旭華對祖國的承諾,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堅守。
1957年至1986年,30年間,黃旭華與家人親友徹底斷絕了聯系。他的兄弟姐妹埋怨他是“不孝子”﹔他的父親直到去世都沒再見到他,也不知道他在做什麼﹔他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盼來團圓﹔他從外地回家,女兒問他:“爸爸,你到家裡出差了?”黃旭華對此深感內疚,但他並不后悔。他說:“我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都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我無怨無悔!”
1987年,上海文匯月刊登了一篇題為《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長篇報告文學,詳細介紹了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歷。文章通篇隻說“黃總設計師”,並未提及具體名字,但文中提到了黃總設計師的夫人李世英,這讓黃旭華的母親喜極而泣。30年不回家,怨言是有的,但又感到自豪。她把黃旭華的弟弟妹妹們召集到一起,告訴他們:“三哥(黃旭華在兄弟姊妹中排第三)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黃旭華得知家人的理解,他哭了,他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了他繼續核潛艇事業的動力。
現在,93歲高齡的黃旭華依然精神矍鑠,不僅每天堅持上班,為祖國新一代核潛艇的研制殫精竭慮,獻計獻策,而且經常不辭勞苦四處奔波,到校園、科研院所做講座,為了國家和地方的科技發展與人才培養奔走操勞,貢獻余熱。
在今天的核潛艇總體研究所,對於年青一代的科研設計人員,黃旭華會送給他們“三面鏡子”。他說,核潛艇科研人員必須隨身帶上“三面鏡子”,一是“放大鏡”——擴大視野,跟蹤追尋有效線索﹔二是“顯微鏡”——放大信息,看清其內容和實質﹔三是“照妖鏡”——鑒別真假,吸取精華,為我所用。他傳授給年輕人的是一個老知識分子的真知灼見,是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滲透到骨子裡的對國防事業的熱愛和忠誠。
作為核潛艇技術領域的帶頭人,黃旭華率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重點型號研制,培養鍛煉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船舶設計大師兩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首席技術專家兩位、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1位、型號總設計師7位、型號副總設計師30余位。
黃旭華一生都在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嘔心瀝血,與驚濤駭浪做伴,30年沒有回過老家。他默默奉獻的一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作者:記者 夏靜 見習記者 劉平安)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