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2017年10月06日10:02 來源:光明日報
【砥礪奮進的五年·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
今年3月,一部話劇《獨龍天路》感動春城昆明。該劇講述了時代楷模高德榮帶領獨龍族鄉親們修路改變家鄉面貌的感人故事,反映了獨龍族建設幸福家園的追夢之路。在縱貫雲嶺南北的怒江、瀾滄江兩岸,生活著獨龍、德昂、基諾、怒、布朗、景頗、傈僳、拉祜、佤9個少數民族,千百年來一直處於狩獵和刀耕火種原始狀態,20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幫助這9個民族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親切會見了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他指出,獨龍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滄桑巨變,証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前面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要繼續發揮我國制度的優越性,繼續把工作做好、事情辦好。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為了幫助直過民族圓小康之夢,兩年多來,雲南省實施了“全面打贏直過民族脫貧攻堅戰行動計劃”,探索出“一個民族一個行動計劃”“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的直過民族脫貧之路。
曾經的貧困
一棟棟梯形的杆欄式茅草房,層層疊疊地分布在郁郁蔥蔥的山坡上,村頭的小學教室是全村唯一的瓦房……這是1999年記者在滇西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見到的寨子。
“以前我們全村人都住高山上,住用樹枝建的杈杈房,坡陡路滑,公路不通,干旱缺水,2009年盈江地震時,村裡的房子倒了大半,幸虧政策好,讓我們搬到山下住進了統建房。”德昂族村民李發有說。
據了解,雲南直過民族分布在13個州市58個縣,2014年年底,直過民族聚居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73萬戶、貧困人口66.75萬人,佔全省總貧困人口的11.6%,貧困發生率達28.6%,高於全省15.4個百分點﹔直過民族聚居區還有整體性(D級)危房11.2萬戶, 6.86萬戶飲水困難,1983戶未通電,1.34萬戶未通廣播電視。
嶄新的家園
鬆林疊翠的山梁上,排列著一排排嶄新的黃褐色木架瓦房,屋脊兩端是美麗碩大的犀鳥造型,外牆上有景頗刀與長矛交叉的圓盤標志,表明這是一個景頗族村寨。這裡是德宏州盈江縣太平鎮雪梨村石梯村小組,村寨一側山腳下就是中緬邊境。
“政府幫助我們建房的情況都在這裡寫著呢,沒有他們幫助,我們蓋不起房子。”景頗族青年徐小龍指著他家新房門口挂著的一塊聯系牌說。聯系牌上除了有徐小龍家庭情況外,還寫著“縣級挂鉤單位盈江縣電信公司、挂鉤干部雷買英、房屋總投資25萬元、政府補助資金5萬元”。
太平鎮黨委副書記楊宏飛介紹,近兩年縣裡幫助石梯村易地扶貧搬遷和建設邊境民族特色村寨,石梯美麗鄉村建設已投入資金達3636萬元。石梯人改變了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依靠青山走上生態脫貧之路,全村45戶人均純收入4000元,村裡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摘掉了窮帽。
石梯村的變遷是雲南直過民族聚居區的一個縮影。據雲南省扶貧辦項目處孟武雄介紹,雲南近幾年在直過民族聚居區實施提升能力素質、組織勞務輸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6大工程,至今年6月已投入項目資金104.32億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少了20.83萬人。
集團來幫扶
“感謝黨的政策好,給農民的補助多,三峽集團也來幫助我們,我家蓋房子花了20多萬元,政府和三峽集團給的補助就有10萬元。”盈江縣新城鄉黑山村61歲的景頗族老人石臘干高興地說。
盈江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黃永助說,去年6月以來,三峽集團對口幫扶盈江縣景頗族脫貧攻堅,投入2.8億元用於景頗族安居等工程,至今年7月底已有2999戶景頗族群眾搬進了新房。
孟武雄介紹,去年上半年以來,雲南省積極聯系央企助推雲南脫貧攻堅,形成由三峽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中煙雲南公司、雲南省煙草公司5家企業集團對口幫扶8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43萬貧困人口脫貧的新格局。目前各集團幫扶資金到位24.25億元(其中三峽集團10億元)。至2016年年底,三峽集團幫扶怒族、普米族、景頗族聚居區貧困人口由10萬人減少到6萬人,華能集團幫扶拉祜族、佤族聚居區貧困人口由15.09萬人減少到14.24萬人,中煙雲南公司幫扶保山市布朗族貧困人口由9742人減少到2874人,雲南省煙草公司幫扶德宏州阿昌族貧困人口由1.15萬人減少到5386人。
扶貧先扶智
在滇西怒江大峽谷西北部,有一條清澈的獨龍江,為獨龍族聚居之地。這裡幾年前是全國最偏遠、最封閉、最貧困的鄉鎮之一,翻越高黎貢山唯一的通鄉公路每年都會被大雪阻斷半年。
近年來,雲南省開展獨龍族整族幫扶,修建的高黎貢山隧道使公路全年暢通,建成5個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獨龍族群眾今年底將實現全部脫貧。
怒江大峽谷山高坡陡,生態脆弱。2014年年底,峽谷裡的怒族、普米族聚居區貧困發生率高於怒江州貧困發生率17.25個百分點。經過幫扶,2016年,怒族、普米族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2668人,今年又有23025人得到幫扶。
扶貧先扶智。去年9月,迪慶州、怒江州實施了14年免費教育,並給經濟困難家庭學生補助生活費,對直過民族貧困家庭大學生給予每年5000元的獎勵,初高中畢業生接受免費職業教育。在直過民族聚居區,有關部門通過技能培訓轉移就業了19.78萬人。
(本報記者 張勇)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