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分享

中國經濟微觀細胞活力迸發

記者  王俊嶺

2017年09月26日07: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中國街頭擺放整齊的ofo共享單車。這種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已經成為中國微觀創業創新活力的符號之一。
  (資料圖片)

圖為中央企業雙創工作成就展上,工作人員正在向參觀者介紹世界首台百千萬瓦超越臨界二次再熱發電機組的工作原理。
  胡慶明攝(人民視覺)

圖為申通快遞與浙江立鏢機器人公司合作研發的快遞分揀機器人。
  (資料圖片)

近年來,河北省秦皇島市積極為創業創新者營造適宜環境,其中一項是將農村舊宅改造為藝術村落。圖為畢業於燕山大學的兩位學生在商討加工他們的藝術作品。
  本報記者 陳 斌攝

如今,科技創新為農業供給側改革帶來了更多便利。圖為江西省會昌縣農技員正在用植保無人機進行農藥噴洒作業。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對中國經濟而言,過去的5年是結構優化、轉型升級、去舊育新的5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宏觀經濟在中高速的合理區間內持續運行,增長、就業、收入、投資、消費、外貿等諸多指標均實現了穩中向好。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各項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日漸濃厚,企業主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動力增強,個體戶、村集體、小微企業、科研人員等各類微觀經濟主體的活力競相迸發,從而為中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增長構筑了堅實的微觀基礎。

1簡政放權鬆綁“雙創”

如果將整個經濟比作一個人,那麼個人、集體、企業等各類微觀經濟主體就是一個個細胞。這些微觀經濟細胞健康與否、活力旺不旺盛,關乎著整個經濟肌體能否順利轉型升級、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男採桑,女養蠶,三十天,見現錢”——雲南省祥雲縣是該省10個蠶桑核心基地縣之一,種桑養蠶是不少當地人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祥雲縣的蠶農們卻曾因“鮮繭收購資格認定”而遭遇有蠶繭卻賣不上價的尷尬。2016年4月,商務部下發《關於做好取消鮮繭收購資格認定后續工作的通知》,全面放開全國蠶繭收購,使以往鮮繭市場封鎖得以打破,外地企業可以到鮮繭產地進行收購。2016年,祥雲縣等地的鮮繭收購平均價格,從資格認定取消前的每公斤35.69元增加到43.15元。如此一來,農民參與養蠶業創業創新的意願大幅增強,市場活力得以進一步激發。

無獨有偶,從政府簡政放權的自我改革中獲得更多創業創新機遇的,還有專門從事飛機整機進境維修業務的廣州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據了解,該行業企業盈利能力與飛機維修進境流程的簡化與通關成本密切相關。在過去,企業辦理飛機進境維修擔保手續需要經過三級審批,花費大量精力﹔如今,審批流程簡化了,企業當天交上擔保資料,第二天就能完成審批。這種改變,讓企業可以將更多精力集中在公司主業的創新與拓展方面,從而做強業績。

政府職能加速轉變,微觀活力不斷提升。最近幾年,國務院部門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比例超過40%﹔中央層面核准的投資項目數量累計減少90%﹔外商投資項目95%以上已由核准改為備案管理﹔工商登記由“先証后照”改為“先照后証”﹔中央和省級政府取消、停征和減免收費1100多項﹔2013—2016年累計為企業減輕負擔2萬多億元,2017年還將再減輕企業負擔1萬億元……

與此同時,地方層面的簡政放權亦扎實開展。例如,不久前甘肅省政府就進一步明確了“放管服”改革中各項重點任務的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其中,2017年9月底前要推行清單化、動態管理,實現“多証合一”“一照一碼”﹔10月底前建立並聯審批工作機制和操作流程,實現投資項目線上審批“一次登錄、全網通辦、全流程監督”﹔12月底前對列入權責清單的行政許可事項按照統一標准,實行統一編碼管理,實現省市縣三級“同一事項、同一名稱、同一標准、同一編碼”。

5年來,各級政府部門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上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不僅為“雙創”鬆綁、營造氛圍,而且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新動能。與2012年底相比,如今全國各類市場主體增加了6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保持10%左右的快速增長﹔創客經濟、分享經濟、數字經濟方興未艾﹔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51%提高到56%以上。過去3年間,中國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超過4萬家,企業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

據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有79.5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已經直接或者間接地參與了“雙創”。與此同時,近八成的受訪者認為“雙創”增強了市場活力,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了傳統產業的升級,從而正在成為增加經濟活力、促進產品產業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

2企業轉型成果顯著

企業轉型成果多,微觀主體活力足。5年來,無論何種類型的企業,雖然都面臨著經濟轉型及傳統增長模式放緩的壓力,但在改革紅利的支撐下,企業在產品升級、業務重塑、動能提升等方面依然取得了長足進步。

不久前,“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及雙創工作成就展”在北京開幕。該成就展是國資委成立以來首次組織全國近百家央企參與,集中展示科技創新、創業成就的大型展覽展示活動,著重展現了中央企業依靠創新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增長點的經驗做法和依靠創新謀發展、謀未來取得的成績。

例如,作為中國網信領域科技龍頭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將展覽形式本身作為展示創新活力的一個機會。在展覽布局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創造性地設計了“10聯屏”的展示方式,按照網絡信息體系、已經取得的重大成就、正在開展的重大創新、機制和管理創新四大板塊,展示預警機、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工程、大數據、政務信息化、新型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藍海信息網絡、網絡空間安全、無人機集群、5G等專題,成體系地展示該企業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域產業鏈上的布局。這背后反映出的變化,在過去幾年的國企改革中具有鮮明的代表性。

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到代表了我國運載火箭科技創新最高水平的“長征五號”,再到體現了我國數據庫國產化成就的人大金倉數據庫產品……近年來,中國國有企業在工業制造、機器人、電子芯片、新材料、飛行器、物聯網、智能交通、虛擬現實、智能穿戴、醫療衛生、智能家居、體育健身等領域孵化創新的新技術、新產品不勝枚舉。

與資源豐沛的國企相比,中國民營企業在創新轉型、主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亦毫不遜色。

例如,洗衣機工作時,殘留衣物纖維、污垢等會附著在洗衣桶內壁上,非常容易滋生霉菌、細菌等,雖然眼睛看不見,但衣物越洗越臟,容易給用戶帶來健康隱患。

對此,海爾集團充分利用自身打造的開放創新平台“HOPE”,整合海內外創新資源,由海爾集團研發中心與中科院負責免清洗系統和智慧球科技研發,由美國研發中心負責立式翻轉洗科技研發,由歐洲研發中心負責產品結構和VDE認証的研發,由日本研發中心負責精准控制和智能收放研發。同時,海爾集團還與美國3M、聯合利華、陶氏等全球500強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和專利分享,最終實現了一款創新產品的問世、一個洗衣機創新平台的打造以及一個洗衣機免清洗產業生態圈的建立。用戶不需要自己費力、花錢去清洗洗衣機內外桶夾層,新款洗衣機就達到了免清洗的目的。

在大型企業銳意創新的同時,大量初創型企業的誕生也在深刻改變中國微觀經濟的結構和格局。據統計,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連續5年實現了迅猛增長,從2012年的945.8萬戶,到2016年的1651.3萬戶,創業投資規模也創下歷史新高。2016年,我國創業投資機構新募集基金金額達3582億元,是2012年的6倍。專家指出,在中國,微觀經濟主體活力的上升不只是個別案例,而是正在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3貢獻更高質量增長

微觀主體活力的提升,還充分體現在農村創業活力的提升以及農民增收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指出,中國的農民工數量龐大、工資增長快、消費模式新,且是潛在的生育人群。因此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新型城鎮化深具潛力,未來城鎮化的重點應聚焦在農民工市民化,他們將成為關乎經濟新增長點的關鍵人群。

現實中,中國農業“雙創”活力具有三個特點:一是“雙創”人數越來越多。據最新統計,各類返鄉下鄉人員已達700萬人,創辦的經濟實體平均可吸納7到8人就業。其中,返鄉農民工比例為68.5%,農村“雙創”人員平均年齡44.3歲,展現出巨大的人口紅利。二是“雙創”領域越來越寬。農村“雙創”人員82%以上創辦的都是農村產業融合類項目,廣泛涵蓋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綠色農產品、特色工藝等產業。三是“雙創”起點越來越高。其中,54.3%的經營主體都使用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獲得信息和營銷產品,89.3%的農村創業創新經營主體是多人聯合創業、合作創業、抱團創業,廣泛採用了個人獨資制、合伙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

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認為,與傳統農民相比較,返鄉下鄉人員有一定的資金技術積累,也有市場意識和豐富的管理經驗,還有先進理念。農民工返鄉開展生產經營活動,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可以為農業注入資金、科技、人才和先進理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從而帶動農業發展以及農村人居環境進步。

在觀察到微觀主體的積極變化后,不少外媒也開始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美國彭博社認為,中國市場已經開始享受改革帶來的紅利,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將逐步在農業、電力、水泥、玻璃、稀土等行業深入推進,最終使經濟發展更可持續。德國《焦點》周刊網站則稱贊道,中國從廉價制造廠到技術大國的追趕快得令人窒息,昨天還在學習技術,如今已成為創新熔爐﹔昨天生產的還是塑料玩具,今天制造的是軟件、高速列車、噴氣式飛機、汽車和機器人。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對本報記者分析指出,如今科技在生活當中的應用變得更廣泛、更深入,比如移動支付、移動通訊、電子商務等,都在潛移默化地便利和改變人們的生活,這不但是市場活力的源泉,也是全球經濟競爭下一步的著眼點。中國市場人口基數巨大,所以潛在需求一直不低。

“在‘雙創’背景下,各種基於互聯網和新技術的新型服務方式被創建,釋放了需求,成為市場動能轉換的新動力。過去我們習慣於分開說制造企業和高科技企業,現在制造企業也是高科技企業,二者更加趨於融合。特別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漸漸成為常態,生產力和生產率得到提高。”萬喆說,從微觀主體來看,近年來中國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形成了產學研結合的良好互動狀態,突破了一些核心技術,這既為高精尖技術發展、技術產業發展、知識產權產出水平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為整個微觀經濟細胞活力的激發提供了強大推動力,更為中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增長打開了更大空間。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