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石庫門住宅、一艘畫舫船,孕育和見証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95年來,南湖上的那條小船已經成為東方巨艦,正引領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駛向實現中國夢的美好未來——

探訪中國共產黨誕生地上海、嘉興——引領苦難中國開啟歷史新篇章

記者 滕抒

2016年06月29日15:5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1921年7月23日傍晚,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一座舊式石庫門住宅小院,13位懷揣救國理想的熱血青年,聚集在一樓昏暗的客堂間,圍坐在長方形條桌前,壓低聲音,興奮而熱烈地討論著什麼——開天辟地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這樣秘密召開了。

要不是會議期間巡捕突然闖進,距離上海100多公裡的浙江嘉興,也許不會在建黨史上留下什麼。南湖上那艘普通畫舫船,因其承載大會閉幕、通過中國共產黨綱領的光榮使命,成為庄嚴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地方。誰也沒有想到,我們黨引領的革命“紅船”駛出南湖后,從此劈波斬浪,歷經苦難,走向輝煌,奔向美好未來……

信仰建黨——

凝聚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

“主義”譬如一面旗幟,是穿透迷霧的指路明燈。

1919年底,南方冬天的一個寒夜,浙江省義烏縣河裡鄉分水塘村一間農家小屋裡,透出昏暗的燈光,一位農家青年正在埋頭圈圈點點,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干什麼。直到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的中文全譯本在上海面世,引起強烈反響,幾個月時間竟重印了十幾次,青年的名字以及他所做的工作才逐漸為人們所熟知。

這個青年就是陳望道。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喚醒了沉睡的中華大地,一大批知識分子主動肩負救亡圖存的歷史責任,探求改造中國的新方案。在包括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等在內的各種社會思潮中,一種嶄新的“主義”,在一批先進分子的傳播下,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這些知識分子包括李大釗、陳獨秀、陳望道、毛澤東、董必武等在內,這個新的“主義”就是在歐洲被稱為“共產主義幽靈”的馬克思主義。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社會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淵。民族存亡危在旦夕,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挽救國家命運進行了不懈探索,但均以失敗告終。五四運動之后,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從此一發不可收,在中國生根開花、枝繁葉茂。”曾在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黨的早期歷史的李三星說。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建黨時50多名黨員發展到如今已成為擁有8800多萬黨員的世界大黨,其間,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其根本指針。

時間回到1920年2月。陳獨秀秘密從北京啟程南下,在密友李大釗護送下,坐著騾車到達天津,之后再轉乘海輪前往上海。到天津的路上,為躲避北洋政府警廳的監視,李大釗假扮賬房先生,陳獨秀裝成老板,假裝收賬的樣子。在騾車上,兩人談話的內容旁人無從知曉,但這次分手后,陳獨秀和李大釗相繼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了共產黨的早期組織,據此成就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佳話。

到1921年7月,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前,各地黨的早期組織紛紛成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漢,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譚平山、譚植棠、陳公博等在廣州,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星星之火”逐成燎原之勢。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起點很高,是近代中國社會變革深入到思想文化層面的產物。”在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徐雲根看來,是共同的信仰把一批進步分子凝聚在一起。他們懷揣著用馬克思主義來改造中國和世界、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創立了中國共產黨。而選擇馬克思主義政黨,則是早期的共產黨員將馬克思主義與各種思潮比較的結果。

“正是因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個立黨之本,使中國共產黨從當時的300多個政黨中脫穎而出。”嘉興市委黨校副校長徐連林認為,“崇高的信仰、堅定的理想信念,這實際上是我們最基本的建黨精神。”

從嚴治黨——

確保全黨步調一致

建立黨只是萬裡長征第一步,如何更好地管黨治黨,確保全黨在紛繁復雜的革命斗爭環境下保持步調一致,是擺在年輕的中國共產黨面前的重要課題。

翻開黨的一大通過的綱領,全文15條、900余字,涉及黨的性質、組織原則、紀律、黨內監督等方面。這些建黨之初的基本理念、思路,奠定了管黨治黨的最早基礎,經過從黨的二大直到十八大的不斷發展完善,黨的建設理論體系逐漸成熟。

“我們黨早期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在建黨指導思想、原則方面理所應當貫徹馬列主義經典作家黨建思想,借鑒國際上一些國家共產黨組織的黨建原則。黨的七大開始獨立自主建黨以后,我們黨在加強黨的作風、紀律、組織、制度等建設方面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探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 嘉興市委黨校副校長徐連林說。

“比如,在延安召開的七大首次完整表述黨的三大作風,新中國成立后,黨的八大突出強調加強執政黨建設,十一屆五中全會明確黨內政治生活若干准則,十二大直到十八大,就強化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嚴明黨的紀律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規定,保証了黨的團結統一和肌體健康。”接受採訪的黨史專家認為,無論形勢任務如何發展變化,一以貫之毫不放鬆管黨治黨建設黨,是我們黨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有力保証。

張國燾,這位曾經的五四學生運動領袖、中共一大的主持人、紅四方面軍的主要領導人,早期對革命不可謂沒有功勞。但后來在長征途中,他不能正確對待個人功績與黨的利益之間的關系,伸手向黨要權。擔任紅軍總政委后,拒不執行中央北上的指示,直至分裂黨,給黨和紅軍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到延安后,拒不接受黨的批評幫助,直至叛黨投敵。1938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開除張國燾黨紀的決定,以嚴明的紀律維護了黨的自身純潔。

“黨的歷史上,像張國燾這樣的人還有不少。建黨初期,由於黨的力量薄弱,急需擴大隊伍,一批投機分子趁機混入黨內,再加之革命斗爭環境險惡,一些意志不堅者經受不住敵人的威逼利誘,變節叛黨。在這種情況下,從嚴管黨治黨,及時清除異己分子,成為我們黨建設的必然要求。” 徐雲根如是說。

從嚴管黨治黨,可以說是貫穿95年黨的建設史的一條主線。黨的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鮮明地將管黨治黨引向全面從嚴,體現了強烈的使命擔當和深沉的歷史責任,短短3年就取得了令黨心民心為之一振的明顯成效。“上海和全國一樣,在從嚴管黨治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上海市在全國率先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經商辦企業行為,實行該規定一年期間,對165名有相關問題的市管干部進行規范,其中,10人被調整現任職務,10人受到免職處理。”上海市紀委常委王永偉介紹說。

忠誠為黨——

推動黨的事業生生不息發展

忠誠、干淨、擔當,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員干部提出的明確要求。三者之中,忠誠為首,惟其忠誠才能干淨擔當。

方志敏,1924年入黨,1928年領導弋橫起義,創建了贛東北蘇區,組建了工農紅軍第十軍。1934年11月,他奉命率紅軍先遣隊北上抗日,遭七倍於己的國民黨軍圍追堵截,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奮戰,終因寡不敵眾不幸被捕。蔣介石密令國民黨駐江西綏靖公署主任顧祝同盡力勸降,並許以高官厚祿,隻需他發表退黨聲明即可。方志敏嚴詞拒絕,最終於1935年8月被殘酷殺害,用生命詮釋了對黨的忠誠。

“在革命時期,對黨忠誠往往意味著生命的代價。”南湖革命紀念館副館長李允說,“要知道黨的組織在初期都是屢經建立,屢遭破壞,黨員隨時面臨著犧牲的危險,敵人對共產黨員用得最多的就是‘槍決’、‘立斬’等血腥的殺戮,忠誠與背叛時時考驗著每一個黨員。一大的13名代表中,有的為革命獻出自己的生命,如鄧恩銘、何叔衡、陳潭秋,有的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如毛澤東、董必武,他們的名字光照千秋,他們的忠誠永載史冊﹔有的脫黨,如包惠僧、劉仁靜﹔而有的甚至叛變投敵,如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這些人被永遠地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新中國成立以后,盡管時代條件在變,忠誠的本色基因始終流淌在共產黨人的血液裡。社會主義建設、改革時期,同樣涌現出一大批忠於黨的事業的優秀共產黨員。

錢學森、李四光、焦裕祿、谷文昌、沈浩、王瑛、李保國……這個群星閃爍的英雄譜,伴隨著黨的事業發展,為黨的先進性增色。正是由於共產黨員對黨的忠誠,黨的事業才生生不息,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嘉興市秉持 ‘紅船’精神,加強補‘鈣’、強基、固本的工作,同時從嚴管黨治黨,開展多層次、有針對性的正風肅紀專項行動,今年以來,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5起,問責38人,對16起典型問題進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營造了有利於干淨擔當的良好政治生態。”嘉興市紀委宣傳部部長金鐘最后介紹說。

“作始也簡,將畢也鉅”。我們黨95年的奮斗史、共和國67年的發展史已經証明並且將繼續証明,堅定的理想信念,鋼鐵一般的紀律,無怨無悔的忠誠擔當,歷來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站立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礡之力,我們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定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動力和無比廣闊的光明前景。

(責編:姜萍萍、楊麗娜)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精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