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徐虎利用空閑義務為居民服務

民族脊梁:“晚上七八點鐘的太陽”仍在發光發熱

2016年06月21日09: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徐虎(中)與“小徐虎”黃衛國(左)一起幫助居民修理水泵(2004年2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耀智攝

一輛“老坦克”(破舊的自行車)、一個“全天候”報修箱,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鏡,一張真誠的笑臉,十幾年風雨無阻地穿梭在弄堂街坊——上世紀90年代,一位上海普通水電修理工感動了中國。他叫徐虎,利用空閑時間義務為居民服務,被親切地稱作“晚上七八點鐘的太陽”。

如今,這位退休已6年的老典型在忙些什麼?對於勞模精神又有怎樣新的體悟?記者日前回訪了徐虎。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在為群眾服務的平凡崗位上做了點平凡的事,我的確放棄了一些物質上的東西,但我的精神世界無比豐富。”見到記者,徐虎開門見山地說。

論出身,徐虎足夠普通。他一直工作、生活的上海普陀區工人住宅區,原屬城鄉接合部,工廠和農田交織。徐虎家原本也是菜農,初中畢業后,他跟著母親,過著一年到頭挑水、施肥、種菜的日子,直到1975年,城市發展,農田被征用,徐虎被分配進普陀區中山北路房管所,成為一名水電工。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也是一名“農民工”。

當上工人后,徐虎認真學習水電工技術,用心收集居民需求。“那時,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努力工作,做一名好工人,我遇到住戶報修,總是盡力及時解決。久而久之,我體會到了為人民服務帶來的幸福。”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上海城市化進程加速,居民家中洗衣機、電視機、音響、抽水馬桶等大量增加,原先的供電線路、自來水設施不能適應,導致斷電斷水事故頻發。同時,雙職工家庭增多,事故也大都發生在職工下班回家后集中用水用電的時間段,一旦停水停電,居民不能燒飯、洗衣,學生不能做作業,老人不能看電視。“往往是職工下班,我也下班了,身為水電工,這樣怎能解決居民的困難?”徐虎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不僅要做為民解憂的標兵,更要做創新服務的功臣。1985年6月23日,受到派出所門前“警民聯系箱”啟發的徐虎,第一次在三個街區挂出了自己的“特約維修箱”。木箱上寫著兩行字:“提供優質服務便民利民,公房夜間水電維修﹔凡屬本地段公房住戶如有夜間水電急修,請寫紙條投入箱內,本人熱忱為您服務,開箱時間每晚七點。”從此,徐虎做起了老百姓的“義務工”,13年裡,他背著工具箱,騎著舊單車,有求必應。居民的表揚信像雪片一樣飛來,徐虎卻說:“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

徐虎的服務細致貼心:修好居民家的電燈,他會順手擦去燈上的灰塵,使房間更加亮堂﹔徐虎的服務風雨無阻:13年裡的8個除夕夜,他都沒來得及拿起團圓飯的筷子,而匆匆忙忙地去解群眾燃眉之急。

五次獲評全國勞動模范及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並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徐虎的榮譽數不清。但我們依然要問,究竟是什麼,讓一個處在最平凡崗位的普通工人,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勞動模范?徐虎的回答很簡單,緊跟時代發展,時刻關注社會需求﹔堅持服務理念,為民辦事多用心。

2010年,徐虎從上海西部企業集團物業總監的崗位上退休。挂牌授徒,傳授經驗技術和服務理念,構成了他“退而不休”的全新生活。如今,他手把手帶出來的徒弟,已遍布西部集團的各個物業企業,其中10余位“小徐虎”還先后獲得上海市勞動模范稱號,詮釋著新時代“愛崗敬業、甘於奉獻、勇於創新”的徐虎精神。

“‘后繼有人’,是最讓我高興的事。”徐虎表示,作為一名老黨員,自己還期待為社會貢獻余熱,將多年為民服務的心得體會,同更多的勞動者、志願者交流,以服務更多群眾。

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講求敬業、奉獻的勞模精神會否遠去?徐虎說,正是因為勞動創造,中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新時代更要大力倡導勞模精神,讓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者最有尊嚴、勞動者最美成為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

(新華社上海6月20日電 記者吳振東、潘旭)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1日 06 版)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精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