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新疆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矢志奮斗,天山南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疆60年的發展歷程充分証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國國情、符合民族民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前身是誕生於抗戰烽火中的陝北公學。在70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與民族和人民心手相牽。長期以來,眾多優秀的新疆學子求學於中國人民大學,在這方精致典雅的校園裡,聆聽大師教誨,對話前沿科技,參與文化交流,投身社會實踐,與全國各族優秀學子共同學習進步,逐漸成長為涵養有深厚的“實事求是”精神底色的“國民表率、社會棟梁”,在國家經濟和社會建設的各條戰線上展現了新疆學子的良好風貌,也為家鄉發展建設不斷奉獻智慧、貢獻力量。
在新疆自治區成立60周年來臨之際,中國人民大學新疆籍學子用朴實的語言和真摯的感情,講述他們的人大求學之路,分享成長感悟,展現母校長期支持愛護新疆學子的深情,在表達對新疆自治區成立60周年喜悅興奮之情的同時,也傳遞了“牢記學習使命、建設美好新疆”的堅定信念和美好願望。
——共青團中國人民大學委員會副書記 阿勒泰·賽肯
一、從新疆到人大:“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2015年9月的一天,阿不力克木·阿布力米提像往常一樣來到中國人民大學明德國際樓四層的國際政治圖書分館查閱資料。阿不力克木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一名2014級碩士研究生。2009年,他由長春一所高中考入人大。至今,他已經在人大校園裡生活了六年。阿不力克木覺得,進入人大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機會和責任在這裡對每一個人敞開懷抱”。
在哲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加拉力丁·買提克依木看來,他能夠進入人大,得益於中央對新疆教育政策上的優惠。加拉力丁是為數不多的在北京求學的塔吉克族學生,考入人大之后,他充分享受到了國家對新疆學生的特殊經濟照顧。本科畢業后,加拉力丁得到了攻讀少數民族骨干計劃碩士研究生的機會,繼續留在人大深造。在修讀研究生期間,他也得到了學校和國家的各類資助,“生活和學業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讓我能夠擁有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
對哈薩克族的特列克·巴合提別克而言,考入人大不僅是機遇,更是一次人生的轉折。特列克來自新疆伊犁,2013年,他憑借優異的成績成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一名本科生。特列克說,新疆是他成長的地方,在新疆生活的十多年,他看到家鄉的面貌不斷改變,一條條新修的公路將草原上的村庄連在一起,電視機、冰箱、互聯網漸漸進入了哈薩克族的家庭。“人大擁有寬鬆的學術環境和優秀的教師隊伍,在人大,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特列克說道。
“從此,母校與你同在。”這句人大錄取通知書上的話曾讓新聞學院研究生周曉輝熱血沸騰。2009年,他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的家裡得知了自己考入人大的消息。在后來兩年多的時間裡,他慢慢發現,位於中關村大街 59 號的這所佔地面積不足一千畝的學校,能給予他的東西太多太多,而他能真正收獲的實在少得可憐。他說道:“於是,我慢慢地愛上了這裡,不管天大地大,終究還是人大。”
大學三年級時,周曉輝選擇參軍,赴黑龍江服役兩年。這六年,從西到東再到北,輾轉萬裡。他說:“從新疆走出來的孩子,大都如此吧,無論是坐火車,還是坐飛機,走出來本身就是一種遠行。”
后來,他把這幾年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我還青春一次遠征》,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教授還為此書作了序言。書中寫到了他遠在西北的家,寫到了和他一樣從新疆出來的孩子的奮斗,也寫到了母校中國人民大學帶給他們的成長,“這和每一個在外求學的新疆孩子一樣”。
除了為考入人大的新疆學子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廣闊的發展平台,中國人民大學還通過多種途徑支持新疆的教育事業。今年9月21日,包括人大在內的全國12所高校對口支援新疆大學2015年度工作會議在烏魯木齊召開。會議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對口支援工作,12所高校與新疆大學分別簽署了對口支援新大2015—2016學年工作協議。中國人民大學已連續多年與新疆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2015—2016學年12所高校將圍繞深化綜合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提升學科建設水平和科研服務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新大附中建設、團隊建設等七個方面展開對口支援新大的各項工作。其中“各高校接收新大本科生插班學習”一項更是給了新疆學子更廣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學習機會。
二、實事求是:“深入基層,投身實踐,才能對新疆有更好的了解”
今年暑假,法學院2014級本科生塔娜與幾位同學一同去往位於祖國最西端的“千人百村”社會調研地——新疆博爾塔拉自治州博樂市八十六團,進行了為期六天的社會實踐。
“千人百村”社會調研是中國人民大學規劃實施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創新性工程。活動主要依托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等科研機構,圍繞當前中國農村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每年組織1000余名師生利用暑假時間,深入全國范圍內經科學抽樣產生的160余個行政村開展科學、規范、深入、持續的問卷調查和田野觀察,了解農業生產、農民物質與文化生活、農村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況,並圍繞中國農村發展實踐將政策宣講、法律普及、文藝下鄉、生殖健康同伴教育等社會服務活動融入其中。
參與此次調研的四位同學都是新疆人,但他們來自四個不同的民族。在實踐過程中,四位同學相處融洽、配合默契,塔娜說:“雖然我們背后蘊含著不同的民族文化,但都成長於新疆這片有著溫暖陽光的地方,這使我們的調研完全沒有民族、地域上的羈絆。”
在實地調研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當地各民族群眾和兵團職工們相處融洽。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兵地融合這一趨勢正在進一步加深。在調研中,他們見到了團場中剛為回民建造完成的清真寺,“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群眾正在加入兵團,兵團也加大了與地方企業的合作。”
在調研的最后一天,同學們一起參觀了在博樂市的人大校友的創業基地。人大校友武靜在博樂市已建有一所私人中醫醫院“博治醫院”和一所養老院,第二家私人中醫醫院正在建設中。她創業的這一領域在新疆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所創建的養老院也是目前新疆最大、最完善的一所養老院。武靜的創業取得了成功,也得到了當地人的認可。
調研小組成員,環境學院2014級本科生哈比提·吐斯甫汗,在參觀創業基地時感受頗深,“一是被師姐的創業理念和想法所震撼,二是師姐作為一個新疆人對家鄉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令人感動。無論是師姐的創新精神還是創業路上的不屈毅力都是我們這些在人大的新疆學子所應該學習的。”
在採訪中,塔娜提到了人大“實事求是”的校訓,“隻有深入基層,投身社會實踐,才能對新疆有更好的了解。”她感謝人民大學的“千人百村”調研活動,讓她意識到“實事求是”的重要性,讓他們有機會看到美麗新疆的偉大變遷。“我們見到了農忙時節因採摘葡萄而顧不上休息的農戶,見到了為爭取全連的葡萄多賣一些錢而錙銖必究的連領導,見到了心地比北疆的驕陽還敞亮的兵團子女。”塔娜認為,這些都是無法在課本、論文裡體會到的。
三、“與人民大學相遇,和人民在一起,是最正確的選擇”
除了參與豐富的社會實踐,熱愛文藝的新疆同學在人大也有充分發展自己專長的機會。阿迪裡·吾不力哈生目前正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修讀電影學專業研究生,本科階段,他曾擔任中國人民大學話劇團團長。
回看在人大六年的學習生活,阿迪裡覺得自己的變化可以用“脫胎換骨”形容。在話劇團期間,阿迪裡由“第一次與藝術親密接觸”的話劇愛好者成長為一名集編、導、演於一身的話劇工作者,第三屆北京市大學生戲劇節優秀男演員獎、第二屆國際大學生易卜生戲劇節最佳男演員獎、第四屆北京市大學生戲劇節最佳導演獎等一系列獎項都被他收入囊中,由他編劇的話劇劇目也被專業劇團搬上舞台。現在,阿迪裡已經准備將話劇作為自己今后為之獻身的事業,“是這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大學為我提供了最好的資源和環境,鼓勵我追求自己所愛”。
來自新疆奎屯的理學院2014級本科生侯鬆銳現在是人大愛樂人協會的會長。愛樂人協會是一個音樂社團,其特點是熱愛音樂、風格多樣,也正是這些因素吸引了侯鬆銳。新疆各個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多元並存教會了侯鬆銳尊重、包容不同的文化,少數民族同胞的能歌善舞熏陶出他對音樂的熱愛。進入人大后,愛樂人協會使侯鬆銳接觸到了更為多樣的音樂風格,也找到了不少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現在我對音樂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明白了熱愛、責任與擔當的含義。”
人大是一個廣闊的平台,在這裡,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多種多樣,潛心學術同樣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迪力沙提·亞庫甫是公共管理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本科四年期間成績優異。在2014年推免保研過程中,他綜合考評成績全院排名第一,成功保送為該院土地管理方向研究生。迪力沙提剛來到人大時,曾有過一段不適應的時期,但他很快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式,在專業學習上成績優異,多次獲得校級獎學金,並副修了第二學位。此外,他還積極投身學術研究,將自己的所學用於對新疆地區實際情況的研究,他所主持的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新疆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問題研究——基於新疆瑪納斯縣的分析》獲得了優秀項目稱號。
經濟學院2012級本科生拉扎提·葉爾扎提曾經是新疆阿勒泰地區的文科高考狀元,填報志願時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在拉扎提看來,選擇這樣一所包含“人民”二字的大學,永遠與人民在一起,就是她的學習目的和人生追求。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連續三輪國家重點一級學科評估中,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均名列全國第一,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氛圍十分濃厚。這樣的學習環境給了拉扎提巨大的震撼。作為全院唯一的新疆少數民族學生,拉扎提積極與老師、同學交流,在成績穩步提升的同時,還積極參與了多項交流活動與志願活動。經過三年的學習,拉扎提越來越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本科畢業后,拉扎提計劃繼續在經濟學院修讀研究生。新疆的建設和發展需要經濟學的人才,他希望將來能學以致用,在新疆經濟發展的重要節點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與普通學生一樣,來自新疆的國防生也在人大得到了充分的歷練與成長。新聞學院2012級本科生烏尼爾別克·努爾蘭別克曾是人大國旗護衛隊一員,在他大一時,新生訓練剛剛結束,國旗護衛隊的招募工作就開始了。十二月的北京,晚上經常會刮大風,國旗護衛隊隊員們卻紋絲不動地站在明德廣場上。天氣再冷,隊員們也都會訓練出汗,就這樣經歷了一個春秋,他終於成為了人大國旗護衛隊的正式隊員。“現在回想起來,在國護裡那些辛苦訓練的日子竟變得那麼美好。”他回憶時說道。
四、人大夢·新疆夢·中國夢
加拉力丁是人大宗教社會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新疆這幾年來的社會狀況讓他不得不從自己的專業視角去關注其背后的本質屬性。“國家的宗教政策實施以來,一直有效地保護了新疆的宗教和社會的良好關系。但是近幾年來疆內外分裂主義者披著宗教的外衣,誤導疆內群眾,導致了社會的不安定。目前通過從基層群眾到政府部門各方面的團結努力,狀況得到了好轉。”
作為即將進入社會的應屆生,他很期待畢業之后回到家鄉,在相關的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將學術理論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去。他也表示,希望以后可以出國研讀相關領域的博士,進行更深層次的實踐與理論研究,為新疆的宗教與社會關系的良好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社會關系的良好發展與中華文化的包容密切相關,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影響深遠,與絲綢之路沿線文化兼容並蓄,傳播友好和平。2015年4月,在學生處和校團委的指導下,阿不力克木和在校的新疆同學們共同發起成立的“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協會”正式獲得注冊。協會的宗旨是關注文化,促進交流,傳播友誼。這個社團不僅承載了許多在人大求學的新疆學生的殷切期待,更與“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相符合。社團聯合會注冊新社團的審議答辯上,阿不力克木這樣表達了自己的初衷:“在家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能夠擔當絲路沿線各族人民團結友愛、交流並進的友好使者,努力投身到一帶一路建設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是新時代下人大學生身上一份光榮而偉大的使命。”
阿不力克木投身於祖國的一帶一路建設,而李立敏,國際關系學院2013級本科生,以不同的方式在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他負責的新光平民發展協會,為人大后勤工友開辦夜校。這不僅引起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也對社團的活動相繼進行了報道。
在大二上學期,他報名加入了學校的新光平民發展協會。當時該協會的后勤工友夜校已開辦了四年之久,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但是隨著前幾屆志願者相繼畢業,社團逐漸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局面。他的加入,為社團注入了一劑新鮮血液。長期的支教經驗積累和學生工作的打磨錘煉,使得他在社團的眾多志願者中迅速脫穎而出,成為了社團活動的項目負責人。恰如李立敏在採訪中所說,“我要讓志願之旗高揚在青春路上。”他希望將在服務社會、奉獻家鄉、踐行中國夢的道路上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
與多數大學生不同,特列克選擇在大學期間參軍,攜筆從戎,成為祖國萬裡海疆線上的一名海軍戰士。他說:“人民大學‘實事求是’的校訓校風為我校准了人生的航向。從軍報國一直是我的理想,能夠穿上軍裝,在光榮的人民海軍服役,這是我最閃耀的青春。”在人民大學求學,在實事求是和治學報國的氛圍熏陶下,他立志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人,“對於每一個心系家鄉的學子來說,看到新疆的進步和繁榮是我們最大的心願。新疆有一片美麗的土地,有著淳朴和善良的人民,我希望我的家鄉能夠越來越美,希望這裡的故事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在自治區成立60周年這樣一個日子裡,特列克認為祖國人民應該更加團結,回顧輝煌的歷史,實現明天更加宏偉的藍圖。“而我願意奉獻自己的所學和畢生精力,做新疆文化的傳播者,向更多人講述新疆的好聲音,為我的家鄉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曾說:“無論是身處書齋、甘守清寂的博學鴻儒,還是叱咤職場、領袖群倫的業界精英,人大人都恪守著‘實事求是’的准則。躬行義理,學以致用,以一個大寫的‘人’字為‘實事求是’的校訓做了最好的注解。”在中國人民大學制定頒布的本科人才培養路線圖中,“立德樹人”被確立為學校的人才培養理念,校長陳雨露一再指出,“立德樹人始終是大學的終極價值取向”。根扎在新疆,天山南北的水土孕育了他們的熱情與堅韌;枝葉生長在人大,修學篤行的校風培養了他們的求實與奮進。人大新疆籍學子們的成長之路正映射著他們的人大夢、新疆夢、中國夢。(記者/ 潘瑾瑜 周瑋 王曉君 唐國棟)
相關專題 |
·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