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倪光輝
2015年09月07日09: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崗巴邊防營官兵在巡邏途中吸氧(2014年1月27日攝)。 |
“崗巴”,坐落在喜馬拉雅山北麓,藏語意為“雪山下最美的村庄”。這裡人煙稀少,平均海拔4800米,空氣含氧量不足內地的50%。作為祖國西南邊境縣,西藏自治區崗巴縣與我國周邊3個國家接壤。
崗巴邊防營,1961年進駐此地,成為全軍駐地海拔最高的建制營,管控防區百余公裡邊境線和通外山口,守衛著共和國“平均海拔最高、自然條件最差”的邊防線。54年來,一代代官兵在極度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無私奉獻、忠誠戍邊。迄今為止,崗巴邊防營先后7次受到全國全軍表彰,營和所屬連隊在不同時期被授予“崗巴愛國奉獻模范營”“高原紅色邊防隊”“強邊固防模范連”等榮譽稱號。
“身體雖缺氧,精神不缺鈣”
盛夏8月,內地驕陽似火,崗巴卻依然冰封雪裹,官兵們在巡邏途中披盡寒霜。
崗巴年平均氣溫-4攝氏度,最低氣溫達-40攝氏度,每年有200多天刮8級以上大風……醫學界稱,這裡不適合人類居住。
“生命有禁區,聽黨指揮無盲區!”該營歷屆黨委深知,越是條件艱苦,越要堅如磐石。他們始終把舉旗鑄魂作為最高政治,注重加強理論武裝,鍛造讓黨和人民放心的“最高衛士”。
每年冰雪初融,海拔5318米的查果拉哨所都會迎來上哨時刻。駐守這個季節性哨所,官兵們極易患上維生素缺乏症,人人指甲凹陷,嘴唇干裂。然而,半個多世紀以來,每年進點時,卻有大量上哨申請書飛向指揮部。該營官兵說,不上查果拉,愧為崗巴人。至今,該營保存著數以千計的“紅色申請書”。一茬茬官兵咬破手指,用血寫下誓言:一生交給黨安排,青春獻給查果拉。
1965年,國防部授予查果拉哨所“紅色高原邊防隊”榮譽稱號,全國上下掀起向查果拉官兵學習的熱潮。新兵胡同德想方設法調離城市部隊,來到崗巴營工作,此后連續十年登上查果拉,其巡邏裡程加起來相當於一次風雪長征。
薪火相傳。近3年來,清華學子吳毅恆誓將青春寫上查果拉,雙胞胎兄弟范良忠和范良民並肩戰斗在該營極地觀察哨……營教導員何正海說,該營官兵始終以堅守極地為榮,先后有上百人主動放棄到低海拔地區工作,7名戰士讀完軍校后主動申請歸隊奉獻。
“即使倒下,也要保持沖鋒姿態”
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崗巴官兵戍守邊關常與死神打交道。
一次,一支小分隊巡邏到海拔5000多米的曲登尼瑪雪山時,遭遇暴風雪引發的大雪崩,將小分隊一口吞沒。除兩名戰士僥幸生還外,其他5名官兵都化作了曲登尼瑪永遠的雪山。
年僅19歲的上等兵任浪,執勤中突發高原心臟病,一頭栽倒在地再也沒有醒來……在高原駐守,隨時需要犧牲奉獻。可崗巴官兵卻說,如果犧牲能換來祖國領土的完整,那就沒有崗巴軍人不能付出的犧牲。
“即使倒下,也要保持沖鋒的姿態,將頭朝著邊關的方向。”在崗巴,你總能聽到這樣令人心酸動容的故事。西藏軍區第八醫院診斷統計:由於缺氧和缺維生素,崗巴營80%的官兵血色素嚴重超標,100%的官兵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心臟移位等高原疾病。
“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崗巴軍人每次唱起這首歌,血液都會發燙,淚水濕潤眼眶。
生命禁區,立起軍人好樣子
自1961年進駐崗巴以來,該營歷代官兵牢記“守邊先要練打仗”的訓條,矢志加鋼淬火。
在海拔4900多米的塔克遜邊防連,官兵們囑咐來採訪的記者“緩步移動,節省體力”。然而,他們在3公裡越野訓練中卻以命相搏。“隻有豁出去、敢拼命,才能把兵練到極致,鍛造合格的邊防衛士。”營長胡廣軍說。
那年隆冬,營裡訓練高難巡邏課目。當時風雪蔽日,工作組建議“避避風頭”。官兵們偏向虎山行,將足跡刻在生疏地域。
正是憑著這種“活著練,死了算”的勁頭,該營創下紀錄:在同類型部隊中練打仗成果最多。
戍邊五十四載,每年組織180余次武裝巡邏﹔近3年來,他們創新37項訓法戰法,在上級比武中斬獲11個第一。此外,該營官兵自己動手,開山劈石,將路修到天邊,還創建當地第一個電站、第一所學校,幫促附近11個村庄脫貧致富……
在生命禁區,崗巴營官兵用青春和熱血,壘起一個個牢不可破的國門哨所。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07日 13 版)
相關專題 |
· 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