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再過兩天,就是西藏自治區50周年大慶的日子。連日來,拉薩大街小巷已經是充滿了節日氣氛,西藏各地也舉辦了一系列慶祝活動,來迎接這個隆重而喜慶的日子。
從1965到2015的半個世紀,可以說西藏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大到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小到每一天的衣食住行,看病,上學,這其中感觸最深、也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是生活在西藏的百姓們。
在江孜縣人民醫院結算中心,紫金鄉沖薩村村民巴桑羅杰正在辦理出院手續。
巴桑羅杰:我在這邊住了14天,到醫院辦住院手續時不用繳納任何的費用,將近5000元的費用裡自己隻承擔700多,其余的都是國家給你報銷,如今普通百姓不用為沒錢看病而犯愁,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2012年,已運行十年的《西藏自治區農牧區醫療管理暫行辦法》,其“暫行”二字被取消,從政策層面上使農牧民醫療有了長期的制度保障。日喀則市江孜縣衛生局局長班久說,家庭和個體從逐年增加的補助標准中受益明顯。
班久:剛開始每人人均是15元,到今年人均是420元。去年農牧民參合率達到99.9%,像江孜的話,除了有些打工的,其他的全都參加了(合作醫療)。
與醫療政策一樣,西藏農牧民還享受著免費教育帶來的優惠政策。1984年,國家對西藏農牧民子女實行 “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的“三包”政策。尤其是2012年,三包政策延伸至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 50多萬農牧民子女從中收益。偏遠的山南地區洛扎縣次麥居委會走出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讓村委會主任雲丹津津樂道:
雲丹:孩子在學校吃的比家裡還好,也不用交錢,村民都願意送孩子上學。我們居委會有68戶,以前考上大學的幾乎沒有,現在在校和畢業的大學生加起來都有十幾個了。
在實施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的同時,西藏還建立了優質教育資源向艱苦偏遠地區傾斜的機制,完善基層辦學條件,以此來縮短城鄉、區域、校際的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發展。西藏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鐘吉雲說近9成的教育經費都投向了基層:
鐘吉雲:2014年財政對教育的總投入達到135億元,2010年以來財政對教育總投入的年均增長已經達到21%,全區教育基本建設總投入的88%都用於艱苦、邊遠的農牧區中小學和幼兒園建設。
與此同時,西藏 “十件事實”民生工程的陸續實施,使城鄉群眾最低生活保障、教育補助、農村五保戶供養等補助標准連年得到提高,惠及西藏九成人口。
特別是2011年,西藏頒布了《西藏自治區寺廟僧尼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將在編僧尼全部納入醫療、養老保險、人身意外傷害險及最低生活保障范疇。
哲蚌寺僧人曲扎:以前都不願去醫院,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交流也困難,有病就扛著,現在寺管會每年都會聯系醫院,組織醫生到寺廟給我們體檢。所以現在我也開始繞寺廟步行來鍛煉身體,還會提醒別人,要清淡飲食,多吃水果,確實身體感覺會舒適很多。
西藏自治區財政廳預算編審中心主任張印川說,農牧區義務教育延伸到15年,農牧區人均醫療補助標准一次次提高,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人人享有社會保障正變成現實,而這背后是7成財力的支撐。
張印川:2011年至2014年我們的總支出達到了3890個億,其中社會保障與就業、農、林、水,教育、文化傳媒與體育,醫療衛生、節能環保、保障性住房、交通運輸等重點部門的支出2759個億,佔到我們總支出的70.9%。同時我們加大基層的傾斜,把有限的資源整合之后,加大了對基層的保障水平。 (記者羅布次仁 德慶白珍)
相關專題 |
· 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