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藝明
在海拔4700米高的西藏那曲,71位說唱藝人正在延續著“格薩爾王”的傳奇。
格薩爾王是藏族民眾心目中的英雄,一生戎馬、南征北戰,統一了大小150多個部落。描寫他征戰生涯的說唱藝術作品《格薩爾王傳》被稱為“東方的荷馬史詩”。
現存的《格薩爾王傳》共有120多部,1000多萬詩行。在那曲民間,可以演唱《格薩爾王傳》的百姓雖然不少,但隻有71人的唱腔唱法與所掌握的內容獲得官方的認可。據悉,被認証的“格薩爾王”說唱藝人,每人會唱的內容都在20小時以上。
為保護格薩爾文化,從2013年開始,那曲文化館將71位格薩爾說唱藝人聚集起來,成立了一支專業的“格薩爾隊伍”,對每一位說唱藝人進行資料的登記,建立一整套完整檔案。
不過,在那曲地區文化局黨組書記李紅偉看來,這一切尚不足夠。
今年47歲的多吉讓巴13歲時便會演唱《格薩爾王傳》,如今他也是71名被認証的傳承人之一。一年除了農忙的時候,多吉讓巴每天都來文化館“上班”,有時會參與文化館組織的演出。
多吉讓巴有6個孩子,其中4個還在上學,但他在文化館一年的收入隻有1萬元人民幣左右,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多吉讓巴坦陳如今生活還比較困難。相比之下,在以虫草而著稱的那曲,一個家庭一年採集虫草的收入有時可以高達百萬元。
“他們收入確實不高,但他們是真熱愛格薩爾藝術,也認同我們的保護工作,所以想留在這裡。”李紅偉對中新社記者說。
他反復表示,《格薩爾王傳》的傳承,如今只是“事業”,而不是“產業”,這是藝人收入尚低的一個原因。“我們也想過發展‘產業’,但是一方面《格薩爾王傳》是一部藏語史詩,翻譯很困難,其他地方的人聽不懂﹔另外,那曲海拔高,氣候太差,來這裡旅游的人太少,我們曾想過請一些人來這裡欣賞,但是請來的人還是太少。”
如果“格薩爾王”不能走出高原讓更多人接受,那麼這項藝術被遺忘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升。如今,李紅偉已尋求到了和自治區圖書館合作的機會,把說唱藝人的表演進行錄像、錄音,制作出《格薩爾王傳》的光盤,同時將說唱的內容形成於文字,再翻譯成漢字。
同時,那曲地區也在努力爭取將被認証的格薩爾說唱藝人推薦為自治區級與國家級藝人,這樣可以使說唱藝人獲得一筆特殊補貼,補充家用。
中國對格薩爾藝術的保護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彼時,中國就已開始了對《格薩爾王傳》的大規模搜集整理工作,這項工作同時被列為國慶十周年的獻禮工程之一。從1983年開始,史詩的搜集、整理和研究連續三次被列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如今,對《格薩爾王傳》的保護已經成為了藏學研究的一項重點。2009年,《格薩爾王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那曲同時被授予《嶺·格薩爾》藝人之家的稱號。
“格薩爾文化不僅僅是那曲文化的一部分,也不單單是西藏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中的一顆燦爛明珠,是藏民族長遠的史詩。所以說,我們未來還會把保護和傳承傳統的格薩爾文化繼續下去。”李紅偉說。
相關專題 |
· 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