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西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水利發展紀實:潮涌江河濤拍岸 雪域高原鑄豐碑

2015年08月25日14:13   來源:西藏日報

原標題:潮涌江河濤拍岸 雪域高原鑄豐碑

在雄偉的珠穆朗瑪峰腳下,在奔流不息的雅魯藏布江畔,高原水利人以精衛填海般的執著,用半個多世紀的時光,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興水利除水害的恢宏畫卷。

打造興利除害體系,福澤高原百萬民眾

廣袤的雪域高原孕育了豐富的水資源,多年平均水資源量高達4394億立方米,而雄渾起伏的高山大川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高達2.01億千瓦,水資源及水能理論蘊藏量均高居全國各省區市之首,素有“中華水塔”、“亞洲水塔”之美譽。

然而,西藏豐富的水資源和水能資源,在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舊西藏並未得到有效利用。西藏和平解放之初,水利幾乎處於空白狀態,隻有少量自流灌溉農渠,灌溉面積僅有28萬畝,唯一的一座小型電站已報廢停止運行,城鄉防洪基本處於不設防狀態,人畜飲水基本靠人背馬馱。

自治區成立以來,在黨和國家關心、全國人民支持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百萬翻身農奴當家作主人的強大政治熱情,轉化為興水利除水患的空前激情,雪域高原上掀起了一輪又一輪水利建設熱潮。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憑著執著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建設了一大批水利基礎設施。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國家加大了對西藏水利事業的支持力度,西藏水利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據統計,西藏和平解放以來,水利總投資近400億元,而進入新世紀后的三個五年計劃的投入就超過300億元。水利事業的快速發展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渠道縱橫保豐收。為確保糧食安全,實施了“一江兩河”農業綜合開發,建設了江當灌區及楚鬆水庫、瓊果水庫等一批水源工程,使農牧業生產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特別是進入“十五”以后,先后建成了滿拉、墨達、雅礱三大灌區,並建成76個萬畝以上灌區,控制了拉薩河、年楚河、雅礱河流域這三個西藏糧食主產區的灌溉用水。建成了旁多水利樞紐以及江雄、阿渦多等骨干水源工程。通過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修復了一批小水庫,確保了供水保障率。正在建設的江北灌區、澎波灌區和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項目,將解決曲美等重點旱區的灌溉問題。通過灌區建設,初步形成了全區集中連片耕地灌溉用水的保障系統。對於分散的、偏遠縣農田灌溉問題,通過實施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重點縣、專項縣建設,解決農田灌溉“最后一公裡”問題,目前已經實現了全區74個縣(區)全覆蓋。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發展到345萬畝,農牧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迅速提高。農田水利建設為全區糧食連年豐收和畜牧業生產水平持續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

眾志成城保安瀾。全區7地(市)和55個重點縣城陸續建成30-100年一遇標准的防洪堤。首府拉薩市城區段防洪堤達到百年一遇防洪標准。桑珠孜、澤當、八一、昌都等地市所在地城區防洪堤也達到了50年一遇防洪標准。沖巴、莽錯等73座病險水庫順利完成除險加固,對雅魯藏布江、獅泉河等9條大江大河、90條中小河流等重要河段進行了治理,建設防洪堤總長2882公裡,74個縣實施了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全區山洪災害多發區、易發區88萬人口直接受益。防洪減災體系的逐步形成確保了各族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平解放以來,我區雖多次發生重大洪水過程,但防災減災措施有力,未造成重大損失。

汩汩清流曖民心。為了讓廣大農牧民群眾喝上干淨衛生的飲用水,“十五”時期實施了農村人畜飲水解困工程,解決了68萬群眾吃水問題。“十一五”時期又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一步解決群眾的飲水問題。“十二五”開始實施“戶戶通”工程,將自來水直接接到群眾家裡,。全區共建成飲水安全工程17500余處,200多萬農牧民群眾、在校師生和近4萬僧尼吃水問題得到解決。飲水安全工程被廣大群眾譽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璀璨珍珠耀高原。西藏自治區成立五十年來,西藏農村水電事業經歷了從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的“小型為主、社隊自辦、民辦公助、遍地開花”發展階段和八十、九十年代“無電縣建設、農村電氣化、農網改造”的發展階段。進入“十五”,實施了邊境鄉鎮光明工程、“送電到鄉”工程、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十一五”以及“十二五”時期實施了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使西藏農村水電建設實現了從穩步發展到快速發展的躍進。截至目前投資超過80億元,建成農村小水電站385座,裝機總容量達23.5萬千瓦,建成不同級別輸電線路1.5萬公裡,解決了80多萬農牧民群眾用電問題,全區縣鄉通電率達到100%。農村水電的不斷發展徹底改變了西藏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結束了舊西藏靠酥油燈和鬆脂照明的歷史,極大地推動了社會文明進步。

筑牢基礎強發展。強化水利規劃這個龍頭,先后完成了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拉薩河、年楚河、尼洋河等重要江河流域綜合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40余項專業規劃。初步形成了建設一批、設計一批、謀劃一批的滾動發展局面,基本滿足了大規模水利建設需求﹔水法規建設力度持續加大,頒布實施了一批法律法規,依法治水能力顯著提高﹔堅持建管並重,進一步完善水利建設和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項目法人管理、工程資金管理、項目前期工作等多項制度。積極組建農民用水戶協會,大力發展水利基層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建后管理。建成各類水文,水位,雨量,水質監測站點2000余處。在全區7地市建成水土保持監測站點60個。全區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903平方公裡。

援藏持續發力,八方攜手助推水利大發展

西藏水利的點滴進步都離不開中央的關懷,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援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

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到改革開放后的國家領導人,都始終高度關注西藏水利事業的發展。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工作,把水利列入優先發展行業,加強水利機構建設,建立了覆蓋全區功能較為完善的區、地、縣、鄉四級水利管理機構,重視水利干部隊伍建設,適時出台促進水利發展政策。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多次批准召開全區水利工作會議,安排部署水利工作。進入“十二五”以來,先后以自治區黨委政府名義召開全區水利工作會議,專題研究水利工作,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採取有利措施促進水利事業發展。自治區黨政領導經常性深入水利重點工程工地實地調研,聽取水利工作匯報,指導水利工作。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之后,水利部率先在各部委中召開了第一次高規格水利援藏工作會議,提出了以援助西藏10個有水無電縣和滿拉水利樞紐工程為主要內容的一攬子援助計劃。先后6次召開水利援藏工作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水利援藏工作。水利部自1991年起就開始派駐援藏工作組,直接參與西藏水利工作,到目前為止已連續派出了12期援藏工作組,指導和幫助西藏水利工作。自2001年起,在繼續派駐水利部援藏工作組的同時,水利部創新援藏工作機制,率先建立了水利部各流域機構及部分直屬單位對口支援西藏水利部門的對口援藏新機制。進入新世紀后,各省水利部門也加大了水利援藏力度,在資金、技術、管理等多方面提供了寶貴的支持與援助。

水利援藏機制的不斷完善與實踐,為提高西藏水利的管理水平、提升水利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改善干部職工辦公生活條件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缺氧不缺精神,“老西藏精神”薪火相傳

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是一個為勇敢者准備的世界。在這片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土地上,含氧量不及海平面的三分之二。長年跋山涉水於高山大川之中的高原水利人,在這裡演繹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別樣人生。

西藏水利發展最初的那些歲月,不僅僅是自然條件的艱苦、物質的貧乏,還處處潛伏著危險,有時需付出生命的代價。西藏和平解放至1959年平叛之前,形勢極不穩定,叛匪游勇四處活動。身處野外的水利工作者時常成為襲擊的對象。1956年7月,龍普水文站職工周安全在前往昌都購糧途中與土匪遭遇,在擊斃一名土匪的同時,身中一彈六刀被踢下懸崖,后雖死裡逃生,但成為終生二等甲級殘疾。而同行的一名灶事員當場犧牲,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1959年西藏取得平叛勝利,社會局勢明顯好轉,而1965年自治區成立,為水利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但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依然在沿續。吃野菜,住帳蓬、下工地靠徙步和騎馬,風餐露宿,都是工作生活的常態。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水利事業依然取得了長足發展,靠得就是一種信念,一種不倒的精神。50年來,一批批熱血青年,懷揣水利發展夢想,滿腔熱情地投身於西藏水利的事業,在這片高天厚土上揮洒青春,傾注熱血。被中國水利報譽為“雪域擎天鬆”執著求索水文事業40余年的劉天仇,疾病纏身家庭遭遇重大不幸仍然奮斗在水利基層一線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明瑪、把所有青春獻給西藏退休后依然奮斗在雪域高原水利一線的鄧來清、一人堅守海拔5100米普姆湖水文站數年的“孤島守望者”拉巴,都是在西藏這個特殊環境中忠實踐行老西藏精神和獻身、負責、求實水利行業精神的優秀代表。

逝者如斯,星轉斗移。西藏水利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勇於直面並善於把握不斷變化的世情、國情、區情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強化黨的建設為核心,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雪域高原樹立起一面面屹立不倒的鮮紅旗幟,涌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區水利已形成了水利規劃、勘測設計、建設及運行管理、防洪搶險、質量安全、科研研究等職能俱全的水利服務體系。以培養人才作為發展基礎,把用好人才作為發展根本,大力實施“人才興水”戰略,水利行業已由最初的13名工程技術人員發展到今天擁有4200多名水利干部職工。西藏水利干部隊伍不斷壯大,逐步形成了以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的多元化人才工作格局。

事業在發展壯大,人員結構也不斷變化,但唯一不變的是對老西藏精神和水利行業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在西藏水利發展歷程中,一批批特別講忠誠、特別能擔當、特別能創新、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水利人不斷涌現,在水利實踐中,也不斷拓展和豐富了“獻身、負責、求實”的西藏水利行業精神新內涵。一支任勞任怨,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隊伍,一支不懈進取,始終充滿蓬勃朝氣,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的隊伍將支撐西藏水利航船乘風破浪,直擊滄海。

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托起西藏水利的輝煌明天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西藏要在2020年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向小康。今后五年,將是西藏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同全國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五年,也是水利事業實現大發展的重要五年。在未來五年中,西藏水利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總體思路,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由水資源大區向水利事業發展強區轉變的要求,立足於“打基礎、補欠賬、提質增效、奮力追趕”的發展定位,著眼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除水害、興水利,打好“生態、民生、國際”三張牌,突出增投資、促改革、嚴管理、夯基礎、惠民生五個重點,統籌規劃、系統整裝,形成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相對完善的水資源配置、防洪抗旱減災,水生態安全,水資源管理保障四個體系,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水利發展路子。

目標凝聚力量,目標決定高度。置身於承前啟后的關鍵時刻,西藏水利將從歷史的實踐與經驗中尋求未來發展的智慧與力量,順應不斷發展的水利形勢,推動西藏水利實現新的跨越。

今后五年,西藏水利將立足於實現這樣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大力提高農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解決37個縣城的水源保障問題﹔供水保障程度顯著提高,新增供水能力5億立方米﹔新增和改善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20萬畝,解決一批人工飼草料地的灌溉問題﹔新增農村水電裝機10萬千瓦。雅魯藏布江干流重要河段及一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得到有效治理﹔全區各地市城區及縣級城市防洪堤進一步延伸完善,重要鄉鎮防洪標准進一步提高﹔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000平方公裡。縣城以上城鎮飲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護。主要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濕地保護區、生態功能區及河湖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得到顯著增強。河湖及其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監測與管控能力顯著增強,水利發展和良性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基本形成,水利基層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水利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政府主導、市場配置、對口支援的水利協同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流域水生態補償機制初步建立﹔水利人才、科技等行業能力建設顯著增強。通過加強國際河流管理,確保國家水安全﹔堅守人水和諧理念,確保水生態安全﹔強化水資源保護,打造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李文漢 達娃扎西 記者 張建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