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6歲的藏族女孩陳林擁宗,是一名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八宿縣同卡鎮俄覺村駐村的大學生村官。她喜歡笑,笑起來很甜,接受採訪時,幾乎每次回答問題前,都會露出甜甜的笑容,但是這個愛笑女孩子的駐村工作生涯,卻是伴隨淚水開始的。
駐村沒幾天,陳林擁宗大哭了三次。
第一次哭,是2012年8月赴任路上。陳林擁宗雖是個藏族孩子,但她12歲就考上了西藏內地班,之后在天津念了3年初中,又在南昌念了3年高中,最終考取了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剛畢業,在城市生活10多年的陳林擁宗對工作充滿熱情,但讓她萬萬沒想到,自己即將工作生活3年的俄覺村路況會這麼差,一路坑坑窪窪、磕磕絆絆,一走就是近一天。路上,她忍不住哭了。當時,不放心女兒陪她一起去的媽媽並沒說什麼,但第二天早上要離開時,媽媽哭著說:“孩子,要不咱別干了,辭職回家吧。”
倔強的陳林擁宗並沒有退縮。送走媽媽,擦干眼淚后,她決心一定要把駐村工作做好。但第二天,意外的狀況又讓她哭了鼻子。“那天,我起了個大早,想燒水做酥油茶給同事們喝,好讓大家對我有個好印象。”但讓她沒想到,條件艱苦的俄覺村至今生火都是用牛糞,而點燃牛糞對她來說,簡直完全不知道門路,整整半個小時還是沒有點著。想想自己學習一直名列前茅,老師同學都大加贊賞,母親也以自己為驕傲,但這種自豪感、優越感卻在這堆久久未能點著的牛糞中蕩然無存,陳林擁宗的眼淚又忍不住了。
很快,陳林擁宗又哭了第三次。到村裡沒幾天,村干部帶著她挨家了解情況。村裡有一家孤寡老人,兄妹三人視力都極其不好,最小的妹妹72歲了,戴上眼鏡才能勉強看見東西,她也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哥哥和姐姐基本看不見東西。兄妹三人非常貧窮,住的還都是土坯房。見此情景,陳林擁宗忍不住掉下眼淚,當即就把自己的錢全部拿了出來,送給這家人。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幫助這家人。沒多久開始秋收,這家的妹妹來到村委會,提出能否讓村裡派些人手幫助她家收一下庄稼,這事就落在了陳林擁宗的肩上。在眾多村民幫助下,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收割完了庄稼,3位老人當時感動得直掉淚。
慢慢地,陳林擁宗適應了俄覺村的生活。村民的質朴善良深深打動了陳林擁宗,她也用自己的真心付出獲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尊重。說一萬句空話,不如做一件實事。很快,一次“修”手機的經歷,讓陳林擁宗一下成了村裡的“名人”。“2013年1月的一天,一個村民拿著一部手機慌慌張張跑來問我,有沒有人要去昌都或縣裡,他的手機突然就打不通電話了,要拿去修。我拿過手機一看,原來手機設置成了飛行模式,我立即給他調成了標准模式,告訴他,手機沒有壞,只是設置出了問題。”當這位村民撥通兒子的電話時,他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陳林擁宗,繼而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從此以后,不管是手機出問題,還是家裡電視信號不太好,或者是新買的洗衣機不會用,村民都會過來找陳林擁宗幫忙。漸漸地,村民對陳林擁宗越來越信任。有人生病了,都會找她幫忙看看該怎麼治療、該吃什麼藥。家裡的小孩作業遇到不會的題目,也會拿著作業向她請教。現在村裡人都親切地稱呼她為“陳老師”。
作為村裡第一個大學生村官,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不斷告訴村民,上學念書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甚至會改變人的命運,必須要重視教育。在她的影響下,很多村民都開始主動讓自己的孩子上學,這在俄覺村是從未有過的現象。
20多歲正是花季少女,每次請假去市裡洗澡或者購買生活用品時,陳林擁宗都會碰到在市裡工作的同學,望著他們穿著當季最流行的服裝、梳著時尚的發型,而自己身上卻隻有因長年燒牛糞而熏染的牛糞味時,心中不免產生種種羨慕。但想到村裡幾百名群眾對自己的信任與支持,陳林擁宗就覺得這一切值得。
當被問及為什麼畢業之后一定要回到西藏,陳林擁宗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因為心懷對祖國多年教育培養的感激,是因為自己對家鄉深深的愛戀。“我的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如果沒有國家的培養,我也不會念這麼多年書,還一直受到很多人額外的照顧。我很感激,也不斷告訴自己要知恩圖報,好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能為家鄉的人民盡到自己一份力量,我感到很幸福。”
今年8月,陳林擁宗的駐村任期即將結束。當被問及還有什麼心願時,她又露出了微笑:“我唯一的心願是想幫助那3位孤寡老人建一座新房子,我已經請專業人士算了,大概需要15000元左右,我打算向一些基金會求助籌措資金,爭取讓老人們在有生之年住上寬敞明亮的新房子。”
3年的駐村,讓陳林擁宗成為一名能夠與群眾打成一片的人民公仆,成為一個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的年輕基層干部。她先后兩次被自治區、昌都市評為優秀駐村隊員。
像陳林擁宗這樣的駐村干部,目前在整個西藏自治區有數萬名。僅自治區、地(市)、縣(區)、鄉鎮四級聯動派出的第四批駐村干部就有兩萬多名,這些駐村干部進駐5465個行政村(居委會),實現駐村(居委會)工作全覆蓋。他們與各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完成好建強基層組織、維護社會穩定、拓寬致富門路、開展感黨恩教育、辦好實事好事等重點任務,夯實了城鄉發展穩定的社會基礎,確保了農牧區穩定。(記者 朱寧寧)
相關專題 |
· 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