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分享

(最美基層干部)

海拔高,責任與使命更高——記西藏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優秀干部群體(下)

記者 扎 西

2015年08月12日14: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氧氣吸不飽,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在西藏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當地人這樣形容惡劣的自然環境。自2000年設鄉至今,先后有60多名干部在普瑪江塘工作,他們的擔當似海拔一樣高。

“為了農牧民的幸福,吃再多的苦也值”

2012年,剛滿30歲的李小華主動請纓到普瑪江塘鄉工作,成為該鄉首位漢族鄉黨委書記。

說起頭一次下鄉的經歷,李小華至今印象深刻:“有戶人家很窮,什麼都沒有,握著我們的手直掉淚,嘴裡說著藏語,當時我也不知道說的是什麼,在回來的車上,同事告訴我,他說他要拿出他僅有的食物招待我們。這對我觸動很大,沒想到我們在老百姓心裡有這樣的地位。”

即使過度勞累引起頭暈頭疼,即使缺氧導致晚上難以入睡,即使患上了多血症、關節炎等多種高原病,李小華也從未停下為群眾奔走的腳步,“為了農牧民群眾的幸福,吃再多的苦也值!”

普瑪江塘鄉家家戶戶以牧業為生,但受傳統“惜殺惜售”觀念影響,牲畜出欄率並不高,還導致草場載畜量過高。鄉裡動員干部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跑縣裡、地區甚至到拉薩為牛羊肉找銷路。如今,觀念改變的牧民們,大大提高牲畜出欄率,僅此一項人均年收入就增加了1000多元,2014年,全鄉人均年純收入達8712元,超過西藏自治區的人均水平。

在這裡工作的干部,夫妻分居兩地、父母遠隔千裡的情況很普遍。鄉黨委副書記嘎瑪頓珠便是其中之一,妻子在相隔150公裡外的多卻鄉完小任教,一兩個月才見一次面,7歲的女兒寄養在縣城的親戚家中。

因高原缺氧,西藏當地干部每年都有一個月的假期,在普瑪江塘鄉很多干部卻一次假都沒休過,除了外出開會辦事,很少離開鄉裡。

“我們沒有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

記者一行走進普瑪江塘鄉完小,一群孩子呼啦一下圍攏過來,向我們打招呼。孩子們紅扑扑的小臉蛋,在高原澄淨藍天的映襯下,純真可愛。豎立校園中間的五星紅旗迎風飄展,學校電教室裡,幾台擦拭干淨、用布蓋著的電腦和一台電視機整齊地擺放著。這裡雖然還未通網絡,但電視可以接收遠程教育節目。

“我們沒有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適齡兒童無一輟學。”普瑪江塘鄉完全小學校長明久的介紹讓人吃驚。“隻有教育才能改變這裡落后的面貌。”明久說,這裡的人們對知識的渴求幾乎等同於氧氣和生命。

普瑪江塘鄉完小隻有9名教師,其中包括支教一年的兩名教師。為了開齊課程,每個教師都不得不身兼數職。“我們經常是走出一間教室,再走進另一間教室﹔放下一本教材,再拿起另一本教材。”教師拉巴朴實地笑著說,盡管面臨著高寒生活和高負荷的工作,但為了孩子們的教育,拉巴等老師堅守了下來。

“現在讓我離開這裡,我肯定舍不得。”明久說,很多教師本來可以按照政策三年后調離,但是他們都主動留了下來。

“為了鄉親們的生命安全,吃點苦算不了什麼”

次旦原是普瑪江塘鄉衛生院的醫生,2013年底,因為關節炎嚴重,被組織上“照顧”,調到了縣人民醫院。到了縣城后,他依然關注著普瑪江塘的牧民群眾。雖然得知鄉裡又分配了2名藏醫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但他還是擔心他們經驗不足。今年年初,病情一有好轉,次旦便以支醫的身份再次回到普瑪江塘。

聽說次旦又回到了鄉衛生院,當地群眾從家裡帶了些酥油和牛奶給他送來。“聽說次旦支醫一年,我希望他多呆幾年。”措果村村民索朗次仁很舍不得他。

“這裡的牧民群眾居住比較分散,我們經常要到牧民家裡或者放牧點巡診,一次巡診就半個多月。”鄉衛生院院長次仁嘉措告訴記者,在這裡巡診是件很困難的事情,由於有的放牧點車子無法到達,有時要頂著大風雪徒步好幾個小時。“可是想著鄉親們的生命安全,這些苦在我們眼中算不了什麼。”

次仁嘉措介紹說,如今,每個村都配備了衛生室,及相關設備,“一村兩醫”的目標也基本實現。2014年,全鄉無一起孕產婦死亡事件,各種疫苗接種率均達100%。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01日 23 版)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