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分享

(最美基層干部)

海拔5373米的堅守——記西藏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優秀干部群體(上)

記者 扎 西

2015年08月12日14: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普瑪江塘鄉干部職工留影。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攝

西藏自治區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平均海拔高達5373米,是西藏高原最艱苦的鄉之一。盛夏6月,記者走進這裡……

“生命禁區”:洗不了澡,肉很難熟

正午12點左右,記者從海拔4400多米的浪卡子縣城一路顛簸,來到了被譽為世界上最高的鄉政府所在地——普瑪江塘。這裡位於喜馬拉雅山北麓,平均海拔高達5373米,堪稱人類的“生命禁區”。

進入鄉政府辦公室,一個個獎牌映入眼帘:“愛民固邊平安模范鄉”“山南地區民族團結模范集體”……初到這裡,強烈的高原反應讓人頭痛欲裂,四肢發麻,感覺嘴和鼻子一起呼吸也不管用。

“這裡晚上氣溫全年都在零度以下。剛來的那會兒沒有電暖爐,隻有圍坐在牛糞火爐旁邊,伴著濃煙烤火,睡覺的時候要蓋4床被子才能入睡。”鄉長格桑確拉向正在嚴重高原反應的記者介紹道,洗澡是很奢侈的事情。有的時候好幾個月都洗不到一次。

31歲的蔣建生是薩藏村第一支部書記,剛分到普瑪江塘時迷惘而害怕。整整適應了幾個月才調整過來。“現在都習慣了。這裡的水結冰后很難融化,我們就在水裡撒鹽,冰就不容易結,也化得快﹔這裡炒肉不容易熟,就在水裡燉一下之后再炒。”蔣建生說。

牧民生活:入住新房,日子寬裕

這個1200平方公裡卻僅有1000余人的鄉,家家戶戶都和鄉裡的干部很熟悉﹔每家都能講幾件自己家和鄉干部們的故事。雖然前任鄉黨委書記次仁羅布已經離開普瑪江塘兩年多時間了,可是他熟知鄉裡的每一個角落,當地的群眾也從來沒忘記過他。

措果村黨支部書記貴桑多吉印象最深的,是次仁羅布為安居工程一趟趟地奔走。2006年,次仁羅布剛到時,一些牧民還過著游牧生活,次仁羅布多方爭取資源,挨家挨戶動員。“自家出一點、政府補一點”,讓全鄉牧民全部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土木結構的新房子。稍后,家家戶戶都通了電,結束了靠油燈照明的時代。而今,這裡的牧民還蓋上了“保暖”的玻璃暖房。

下索村是距離鄉政府最遠的村子,大約有60多公裡路。鄉黨委副書記嘎瑪頓珠是下索村的包村干部,他平均每個月要來回五六趟。“到了村裡還要去一些放牧點。這些放牧點海拔5600多米,車子到不了,要徒步兩三個小時。”

措果村貧困戶悟金永遠也忘不掉鄉裡送來的兩頭牦牛,大大改善了窘迫的生活。2010年,鄉干部多方爭取資金,為全鄉102戶貧困戶每戶贈送了兩頭母牦牛。“牛養大了一頭能賣8000多塊,牛奶還可以打酥油,一斤能賣50塊錢,日子寬裕多了。”悟金告訴記者。

優惠政策:改善條件,干部留下

“以前選派人都比較困難,為了能留住人我們想盡了辦法。”浪卡子縣委組織部部長張聯聰告訴記者,2012年,縣裡專門為到普瑪江塘鄉工作的干部出台了成文的優惠政策:向普瑪江塘鄉多撥10萬元經費﹔到普瑪江塘鄉工作的普通干部滿5年就可以調整,鄉鎮領導干部滿3年可以調整,教師和醫生滿5年可以調整,屆滿調整回去以后,安排在重要的職位和崗位重點培養和使用。此外,在普瑪江塘鄉工作的干部休假可以比正常多出10天……管理相對以前顯得更科學、更人性化。

“以前鄉政府辦公條件很差,隻有一棟平房。我剛來的時候辦公條件特差,辦公室就有一部衛星電話,也沒有什麼取暖設備,隻能在家裡烤牛糞爐子。”嘎瑪頓珠說。而今,鄉政府面貌一新。為了干部們擁有良好的辦公環境,2014年浪卡子縣投入16萬元,對鄉機關院子進行了硬化和亮化﹔2015年新辦公樓正式投入使用。

“今天是客人來了,我們加餐。”午飯開始了,菜單是:罐頭肉燒白菜、清炒菜花、土豆燒肉、西紅柿雞蛋湯。“現在好多了,以前大家吃飯都是自己解決,有的時候就用方便面解決了。本來條件就不好,工作累,且幾乎都是男的,吃飯成了大問題。”鄉黨委書記李小華說,2013年,鄉裡修了食堂並聘請了一名廚師。

記者手記

記者是滿含著熱淚與感動採寫完這個優秀干部群體的。在這個比拉薩艱苦得多的自然環境裡,年輕干部們以血肉之軀頑強地堅守崗位,完成各種任務,勤勤懇懇,無怨無悔!

是什麼支撐著他們?答案或許就如他們自己所言:再艱苦、再偏遠的土地也是祖國的領土,隻要有同胞在,就要為他們做好服務,這是責任!普瑪江塘鄉的同志們既是廣大共產黨員實踐黨的宗旨的優秀代表,也是廣大基層公務員辛勤工作的模范體現!

類似在普瑪江塘鄉那樣艱苦惡劣條件下工作的黨員干部及各界人士還大有人在。這個特殊群體犧牲了自身的幸福,甚至寶貴的生命,換來的是祖國各地各族人民的幸福和安康。他們是祖國的脊梁!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30日 06 版)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