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東
2014年12月10日,鄒碧華同志在工作中突發心臟病不幸因公殉職。碧華同志英年早逝,大家為之扼腕痛惜,追憶、緬懷不絕,“法官當如鄒碧華”“燃燈者鄒碧華”成為全社會給予他的評價。最高人民法院追授他“全國模范法官”、中共上海市委追授他“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的榮譽稱號。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稱他為“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干部”,號召黨員干部特別是政法干部要以鄒碧華同志為榜樣,向鄒碧華同志學習。這樣的殊榮前所未有,鄒碧華當之無愧。“鄒碧華精神”已經不僅僅是上海法院的寶貴財富,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他的精神已經成為全社會崇尚法治的象征。
我是2013年4月來到上海高院工作的,與碧華同志相識、共事僅一年零八個月,時間雖然短暫,但他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碧華同志為人真誠、坦率、友善、陽光,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也從來不會曲意逢迎。我是法院戰線的一位新兵,工作中他會時常當面或發短信給我,提醒我應注意的地方。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他的離世對上海高院來說,失去了一位好法官、好干部、好領導﹔對高院班子來說,失去了一位同心同力的好同事﹔對我個人來說,則是失去了一位可以砥礪同行的諍友、益友。
一位哲人說過,世上有兩樣東西亙古不變,一個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個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碧華同志作為一名領導干部,他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一名法官,他有崇高的法治信仰。一個人有了信念、信仰,就不會害怕困難,就不會迷失方向。他忠誠敬業,銳意進取,無私無畏,為推進社會主義司法事業甘當“燃燈者”。
碧華同志秉持公正忠實履職,努力守護著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他說要“做一名有良心的法官”,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遵循職業道德、恪守法官良知,依法公正高效地辦理著每一起案件。他擔任法官22年來,先后指導審理了上海社保基金追索案、房屋維修基金案、中國首例涉及英國皇家建筑協會JCT文本建筑工程案等一批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贏得大家對他的尊敬和信賴。
碧華同志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的感情,自覺踐行司法為民的宗旨。他出生並生長在江西農村,對民生疾苦有著切身的體會,對社情民意有著深刻的了解。他對人民群眾反映的“訴訟難”等問題深惡痛絕。他曾對我說,他在長寧法院當院長時,有群眾反映打了36個電話都沒找到法官,於是他下定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設立了法院小總機,解決群眾聯系法官難的問題。2013年12月,我們下決心建立的上海法院12368訴訟服務平台也正是受此啟發。他還告訴我,他在長寧法院工作期間,堅持每周一次親自接待群眾來訪,親自登門開導上訪戶,親自幫助解決群眾實際困難。作為一名法官,不僅要善解法律,更要善解人意,進而才能善解矛盾,使司法過程充滿親和力,碧華同志做到了,這樣的司法結果也必將提高群眾對司法的信心,推動法治信仰的形成。
碧華同志對工作充滿激情,忘我工作無私奉獻。他在高院分管過研究室、刑事審判庭、少年審判庭、信息管理處、審管辦等多個部門,無論任務多麼繁重,工作多麼辛苦,從來沒聽見他喊過苦叫過累,在他身上好像總有使不完的勁。記得2014年4月上海高院領導班子調整分工,我與他商量,提出讓他來分管信息化工作,他欣然應從。為了做好上海高院信息化建設三年規劃,他刻苦鑽研,僅“大數據”一個專題就先后讀完了近50本書籍,推動上海高院信息化建設再上新台階,走在了全國法院的前列。2014年12月7日,在他離世前三天,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高銳等專家參觀了上海高院信息化建設之后贊嘆說:“我到過許多國家的法院,上海法院的信息化水平是全世界最好的。”
碧華同志具有較高的法學素養,大家稱他為“博士院長”。他學習能力強,勤奮刻苦,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做到知行合一,並以此不懈地傳播法治精神。他先后主編或撰寫了《公司法疑難問題解析》《中國法官助理改革研究》《中國簡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等十余部著作,尤其是《要件審判九步法》,如今已經成為全國法院很多一線法官的“教科書”。作為上海法官學院兼職教師和高校碩士生、博士生導師,他積極傳播先進的法治理念,給學生講課,開設個人微博、微信,取名象征公平正義的“庭前獨角獸”。同時,他尊重律師,主導推出《法官尊重律師十條意見》,推動律師訴訟服務平台建設,深受廣大律師好評。“希望讓律師的職業環境越來越好”,這是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的最后留言。他身前主持研發的“上海高院律師服務平台”,在他離世后一個月正式開通。可以說,他以畢生的精力,追求、弘揚、獻身於他所熱愛的司法事業。
碧華同志不怕困難,敢於擔當,是改革的先行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司法體制改革作出重大決策部署,上海法院被中央確定為司法體制改革首批試點單位之一,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但這次改革又與以往不同,是要破解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要涉的是“險灘”,啃的是“硬骨頭”。上海作為全國先行試點,沒有經驗可循,沒有樣板可學,沒有捷徑與坦途,每一項改革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為完成好司法體制改革試點任務,上海高院成立了司法改革領導小組,誰來擔任辦公室主任?我考慮到碧華同志的經歷、經驗、能力,他對司法改革有研究、有實踐,他還曾在美國專題研究過美國聯邦法院內部機構設置和法官助理制度,尤其是他的執著和勇氣,於是我與碧華同志商量,讓他來擔任這個主任。他沒有推辭,勇敢地挑起了這副重擔,並且全身心的投入到司改工作中去。作為高院的司改辦,抓好司法改革方案的頂層設計最重要,他對方案的設計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帶領司改辦的同志在全市召開了30多場座談會,梳理了5大類100多個問題,研究了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法院管理及法官職業保障制度,前后歷經34稿研究制定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將案件大數據、案件權重測算法與工作量可視化展示等方法與手段綜合運用到司法改革之中。記得在一次司法改革培訓會議前夜,他一口氣趕出了200多頁的PPT,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會議上說服更多的人來理解和支持司法改革方案。他傾自己的知識、智慧和力量,為上海乃至全國的司法改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當上海法院的司法改革先行試點取得初步成效時,他卻累倒在司改的征程中,不能與我們分享他為之付出巨大心血的改革成果,每當我想到這些,心裡都非常難過。
讓我特別感到難能可貴的是,碧華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工作分工、職務升遷上,每當我征求他意見的時候,他總是說服從組織安排,以工作需要為重。至今我的手機裡還保留著碧華發給我的一條短信:“我覺得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真正能夠改變中國法院的兩大領域。如果這兩年能抓緊干出模樣來,也算對得起黨,對得起自己的人生。個人上不上台階不重要。”他真正做到了“我們共產黨人除了黨的利益、人民利益,沒有個人利益”。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公正為民、敢於擔當、忠誠敬業,銳意進取、勇於創新、崇法尚德、無私奉獻,這是碧華一生的寫照。
“崔院長,送你一本書。”2013年6月,我剛來上海高院工作不久,碧華將他撰寫的《要件審判九步法》送給我,沒想到這本書則成為他留給我的永久紀念。
鄒碧華同志是上海法院的驕傲,“鄒碧華精神”是上海法院的寶貴財富。我們要把他的精神繼承發揚下去,要以他為榜樣,公正為民、敢於擔當,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征程中,當好先行者、排頭兵,努力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這也是對碧華同志最好的紀念。
(作者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相關專題 |
· 評論·熱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