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箐旎
2013年,金融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等都給銀行業帶來風險和挑戰。同時,伴隨著經濟下行壓力,銀行更面臨著產能過剩行業風險、影子銀行風險和政府融資平台風險等。人們關心的是,在此種環境下,上市銀行究竟能否做好貸款風險防控,成功實現轉型。
不良率有所上升
截至4月1日,共有12家上市銀行披露2013年年報。從披露情況看,除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和中信銀行外,其余各家不良貸款率在2013年均在1%以下﹔即便是位列第一的農業銀行,其1.22%的不良貸款率仍舊處於國際公認的安全范圍內。
值得關注的是,在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中,農行是唯一一家不良貸款率出現同比下降的銀行,建行與上年持平,其余3家銀行均有所上升。
在不良資產方面,五大國有商業銀行2013年總計增加不良資產約468.31億元。從新增不良資產規模上看,工行和建行新增不良貸款均超百億元:截至2013年末,工行不良貸款余額936.8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91.14億元﹔建行不良貸款余額852.64億元,增加106.46億元。與此同時,中行不良貸款余額732.7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78.23億元﹔交行不良貸款余額343.10億元,較年初增加人民幣73.15億元﹔農行數字相對較低,不良貸款余額877.81億元,增加19.33億元。
從股份制銀行情況看,2013年中信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99.66億元,同比上升62.92%﹔不良貸款率1.03%,同比上升0.29個百分點,並超過當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平均值。此外,平安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89%、0.85%、0.83%、0.80%、0.76%和0.74%。其中,除平安銀行不良率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外,其余幾家銀行均有所上升。
積極應對壓力
綜合12家銀行年報情況看,長三角和東南沿海地區為不良貸款高發區,新增的不良貸款大多集中在制造業、鋼貿業、批發零售業等領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農行已明顯感受到長三角一帶不良貸款反彈的壓力,特別是在制造業和鋼貿企業。”中國農業銀行風險管理總監宋先平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14年農行不良貸款可能還會有小幅增加,但不良貸款率可以保持基本平穩。中信銀行副行長蘇國新也指出,2013年中信銀行不良貸款的增加很大一部分是在長三角地區,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和制造業﹔長三角地區不良貸款增加佔全部不良貸款淨額的68%。
“2014年我們要打一場保衛資產質量的戰役。”中國銀行行長陳四清明確表示,去年以來,中行已經在產能過剩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貸款繼續縮減。他同時指出,中行也注意一些不良貸款的新特點,將積極採取措施來化解。
對於鋼貿等行業出現的融資問題,銀行已積極採取行動應對。“管理漏洞和亂象產生,與動產質押參與各方信息不對稱、誠信缺失、第三方監管薄弱等因素有關。”上海市銀行業同業公會會長沈立強在日前上海銀行業動產質押信息平台上線運營發布會上表示。據了解,該平台的設立,就是為解決導致鋼貿信貸危機產生的虛假倉單、重復質押、關聯質押等問題,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效應。目前該平台具備信息披露、信息查詢、倉單登記、實物監管、倉單融資等業務功能。
警惕貸款潛在風險
根據銀監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准指導意見》中提出的標准要求,貸款撥備率不低於2.5%,撥備覆蓋率不低於150%。
換言之,隻要我國銀行業不良率低於2.5%,銀行運行就不會受到影響。盡管如此,各家銀行核銷力度的加大,仍成為不少業內人士擔憂的關鍵點。安信証券分析師許敏敏指出,上市銀行四季度淨息差環比多數上升,不良貸款繼續增加,逾期、關注類貸款變化則各異,但很難得出資產質量出現向好拐點的判斷,因為基本所有銀行都在2013年加大了對不良貸款核銷處置的力度。如交通銀行全年核銷不良貸款118億元,是歷史最高水平﹔建設銀行核銷貸款接近119億元,接近2012年兩倍之多﹔光大銀行核銷22.4億元,是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中信銀行核銷不良貸款53億元,是上年的8倍。
此外,反映銀行貸款潛在風險的逾期貸款增幅也值得重視。如不良率下降的平安銀行,在逾期貸款上卻增幅較大。截至2013年底,平安銀行逾期貸款佔比較年初增加0.87個百分點,新增逾期貸款達98.88億元。中航証券金融研究所分析師楊鵬飛認為,該數據顯示不良貸款或將在短期內繼續增加,而加上核銷之后的不良貸款生成率高達0.91%,信用成本將無法覆蓋新增不良貸款,與此同時公司撥備覆蓋率僅為1.79%,還未達到2.5%的監管要求。
總體來看,當前我國上市銀行不良貸款水平仍相對較低,撥備也較為充足,未來雖繼續面臨壓力,但行業整體風險可控。“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與中國經濟整體聯系緊密,隻要中國經濟保持增長,銀行業的不良資產風險是可控的。”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