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煜曉
我說的這個故事,主人公叫王美榮。一名辛勤工作在農村最基層、名不見經傳的普通教師。
2012年暑期,王美榮的家人托人找到我,說她在偏遠的農村小學已經工作了近20年,想調到離家近的城鎮中心學校工作。我個人沒有意見,覺得王美榮已經在艱苦的地方工作了這麼多年,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也應對她予以照顧。8月下旬的一天,嬌小、瘦弱的王美榮來到了我的辦公室。當時,我由於無法辦妥一些人“交辦”的個別老師調動、提拔問題而發愁。沒等王美榮說話,我開口就批評她道:“你來干什麼?明天就研究你的調動問題了,別太性急,回去吧!”她站在那一動不動,等一會兒才怯生生地說:“不是,我……我……我是要求繼續在那裡教書……”聽到這裡,我非常驚訝!這是我到教育局工作以來,遇到的第一個主動放棄有更好調動機會的教師。我感到自己很莽撞,連忙表示歉意:“不好意思,我認為你也來催促調動的事呢。我不明白,你為什麼不願調動了?”她說:“我們學校今年新招錄的一名語文老師,到學校看了一下,覺得離城區路途太遠、生活也不方便,就放棄了編制,不來報到了。還有,我們班的孩子們聽說我要調走,都哭成了淚人,我在感情上也實在受不了,無法離開他們。我算了一下,我已經工作20年了,到退休隻有14年。現在我的兒子已上高中,苦日子也熬過來了,我已沒有什麼家庭負擔……我決定,從此以后再不提調動的事了!”端詳著眼前的王美榮老師,我發現她是那樣的朴素而又真實,平凡卻又不同尋常。我從心裡感到欣慰:我們的老師多好啊!
王美榮,家住淮南市田家庵區。丈夫在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兒子在淮南三中讀高中。她19歲中專畢業后,被分配到潘集區潘集鎮后圩小學任教。那時,學校條件很差,隻有幾間平房。她一個人住在校園裡,連電燈都沒有。交通極不方便,她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先是騎馬自行車來到鎮上,再等有私人中巴時才能回去區政府所在地,然后再轉乘多路公交車才能回到家裡。回家一趟需要五六個小時。后來,交通狀況有所好轉,她每周回家一趟,路途大概要三四個小時。這條支教路,王美榮一走就是20個春秋。
一年冬天,大雪封門。王美榮帶著剛上小學的兒子從學校回家(兒子小學階段,是王美榮帶在身邊上學,初中以后回城上學)。早晨七點多開始從后圩小學踏雪出發,通過長時間的艱難跋涉,快到中午才趕到鎮上。到了鎮上后,僅有的一趟私人中巴因為乘客太少、道路難行而拒絕營運。王美榮感到無助而又傷心。兒子的棉鞋、棉褲已濕透了,凍得直哭鬧。她的心裡象針扎一樣,那時,她真的萌生過回城的想法。等了一段時間后,她看到有一輛手扶拖拉機路過,經商量,好心的車主讓她們母子搭乘手扶拖拉機來到了區政府所在地。之后,又擠上擠下,轉了幾趟公交車才回到家裡。冬天白天短,等母子倆回到家裡時,天也黑了。當她的婆婆看到渾身是泥水、凍得瑟瑟發抖的兒媳和孫子時,心疼得抱著她倆大哭了一場……
王美榮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在偏遠農村小學,無私奉獻,無怨無悔,值得欽佩,已成為孩子們心中“最美鄉村教師”。 她心系農村,扎根農村,信念堅定,境界高尚,積極進取,勇於擔當,克服了重重困難,為改變農村教育落后面貌,付出了美好的青春和智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她舍小家、為大家,幾次放棄回城的機會,很多人包括她的家人都說她太傻,可正是這種“傻”氣,成就了她的美德,彰顯了她的崇高。她愛崗敬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她愛生如子,特別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用母親般的愛,溫暖著一顆顆幼小的心靈,呵護著他們的健康成長。雖然,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是,她那最平常的一言一行,就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一道靚麗耀眼的風景。
今年3月8日,解放軍“二炮”文工團男高音歌唱家喬軍來安徽慰問演出。區委、區政府特意邀請他到后圩小學慰問師生。同來的,還有國家一級作曲、著名作曲家王立東先生。當他們了解王美榮的事跡后,非常感動。我們三人合計,以王美榮老師為原型,由我作詞、王立東作曲、喬軍演唱,攜手創作了歌曲《陽光下的守望》。歌詞寫道:“都說這校園是我的土地,在這裡耕耘我倍加珍惜﹔都說這教室是我的園地,在這裡堅守我不離不棄。雖然我沒有驚人的事跡,孩子們夸我瀟洒美麗﹔雖然我沒有豪言壯語,孩子們卻把它當成了真理……我的幸福,實現很容易﹔我的人生,雖然辛苦卻很甜蜜。”這首歌於2013年6月19日在國家大劇院“喬軍、粱智及朋友們愛心演唱會”上首唱,王美榮受邀到場並接受了媒體群訪。次日,《中國教育報•文化專刊》主編齊林泉對王美榮進行了專訪,之后《中國教育報》以《守望陽光,為愛放歌——青年歌唱家喬軍與一首鄉村教師歌曲的故事》為題,用半個版的篇幅報道了王美榮的感人事跡。經安徽省教育廳認真評選,王美榮老師作為安徽省中小學(幼兒園)系統唯一一位“全國師德標兵”人選,上報到教育部。
宣傳王美榮,有的老師不服氣。老師不服氣是好事,說明大家有進取心,有趕超意識。在接受一家新聞媒體採訪時,我這樣評述王美榮:“王美榮是極其平凡的,卻又極其不平凡。她在最偏遠的農村小學堅守20年,幾次主動放棄回城機會,這是不少人做不到的。因為王美榮做到了,所以她‘偉大’。我們需要這樣的老師,需要這種精神”。王美榮這個典型的普遍意義,在於弘揚主旋律,提升正能量,激勵更多的教師扎根農村,服務基層,默默無聞,無私奉獻,這樣才能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努力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
“教育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中國夢”的前提,是要實現“教育夢”。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公平”和“均衡”。像王美榮這樣的老師越多,我們的農村教育就越有希望,振興教育大業的夢想才會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