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2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廣西欽州市委書記肖鶯子代表
推動多層次互聯互通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有利於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對加強中國與東盟的海上互聯互通、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具有重要意義。
新時期對外開放將從單純的產品貿易轉入產業鏈的合作,資源、能源和信息交流將更加頻繁,建議推進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建設,為海上互聯互通構建起一個物流信息平台,推動更大區域的合作。加大金融改革力度,繼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利用沿邊金融改革試驗區政策,構建區域性的離岸金融和票據結算中心,實現海上互聯互通的資金物流圈。推進臨港產業園建設,打造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國際產業合作新高地。
(記者 龐革平整理)
寧夏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貴寶委員
提升西部經貿競爭力
開放帶動發展,發展倒逼改革,改革推動開放。擴大對外開放最大的潛力在西部,拓展開放型經濟廣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在西部。西部普遍是欠發達地區,不沿邊不靠海,更需要推動全面開放,解決發展短板。
推動西部地區對外開放,首要做好頂層設計,以提升競爭力和綜合效益為核心,促進經濟貿易轉型升級,在能源資源領域合作的基礎上,促進農業、機械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合作,促進對外經貿平衡發展。其次,推動交通、通信、能源通道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這方面需要國家加大對於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為西部的開放發展提供強力基礎支撐。
(記者 朱 磊整理)
河南平頂山市委書記陳建生代表
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
市場經濟是開放經濟,也是“環境經濟”,哪裡的發展環境好,哪裡就能吸引更多的生產要素。目前在對外開放中,仍有企業反映存在准入難、融資難、辦事難等問題。這就需要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
全方位主動開放,必須更加注重“筑巢創優”。要加快完善城市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持續改善城市環境和投資環境,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增強審批透明度,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推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讓投資者看得上、願意來,使項目真正落得下、成長好。堅決制止“開門招商、關門宰客”現象,確實通過環境提優來為企業減負、為發展清障。
(記者 呂毅品 任勝利整理)
江蘇南通市市長張國華代表
利用外資切莫唯數量
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要把更高水平引進來與更大力度走出去作為突破口,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利用外資不唯數量、更重質量,堅持引資、引技、引智結合,強勢導入優質資源要素﹔立足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推動轉型升級。更深層次促融合,支持走出去企業把先進技術、人才、品牌和管理經驗帶回來。
要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功能、制度和政策。重點推動投資貿易便利化,對項目引進和投資審批程序“瘦身”,增強開發園區的集聚、服務和創新功能,大力引進國際化高端人才。
(記者 申 琳整理)
山東臨沂市市長陳先運代表
開放要更注重高起點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借力國家戰略,發揮地方優勢,把區域發展戰略和對外開放戰略結合起來,創新模式,逐步培育開放和發展相互促進、融合共進的綜合競爭優勢,贏得發展主動權。
經濟相對落后地區擴大對外開放,要更加注重高起點,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新能源、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實現突破,打造新的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行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加快打造服務業區域性中心。要把優化環境作為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該取消的一律取消,該下放的堅決下放”,樹立與國際運行規則全面接軌的理念,不僅重視項目、資金、技術引進,而且重視人才、管理、服務的國際化。
(記者 杜海濤整理)
四川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代表
強化“走出去”品牌建設
當前,我國企業“走出去”還面臨不少困難,尤其是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政審批方面有待完善。比如,對海外投資方面的法律空白,審批程序過多,信息掌握不足,跨國管理人才缺乏等,影響了企業“走出去”步伐。
建議國家加強產業、行業規劃,建立企業“走出去”信息管理服務系統,引導企業根據自身優勢和潛力,去國際舞台競技。制定境外投資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和鼓勵企業對外投資行為﹔拓寬企業“走出去”的融資渠道,解決資金瓶頸﹔建立補貼機制,鼓勵企業更注重在海外市場品牌建設。
(記者 馮 華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12日 10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