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海外專家媒體熱議中國改革新篇章

2013年11月14日13:1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海外專家媒體熱議中國改革新篇章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面深化中國改革作出重大部署,連日來引發海外專家學者及媒體熱議。

改革裡程碑

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院長、著名華裔經濟學家姚樹潔教授認為,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是中國經濟、社會與政治全面發展的新裡程碑。

尼加拉瓜中美洲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吉列爾莫·科爾特斯表示,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中國無疑在世界政治、經濟舞台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及相關公報的發布,為中國在今后10年間的發展前景帶來很大期許。可以說,這是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吸引人眼球的一次會議。

泰國《世界日報》發表社論稱,十八屆三中全會被視為中國自1978年以來的改革裡程碑之一,外界普遍對這次會議以更大力度和深度推進改革寄予厚望。會議上制定的經濟改革行動綱領將帶領中國進入“升級版的中國”,躋身高科技富裕國家之列。

會議亮點多

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謝棟銘認為,三中全會公報有五大亮點。首先,市場將扮演決定性作用。市場作用由“基礎性”升級至“決定性”意味著政府簡政放權的決心。其次,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顯示了新領導集體推進改革的決心。第三,財政改革露端倪。第四,土地改革利農民。第五,司法改革保公正。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認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核心思想是以減少國家對經濟活動干預為途徑,釋放更大的經濟活力。此外,在財稅改革、強化企業間競爭,降低市場准入標准等方面,會議著眼各領域,出台一系列措施,會議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長遠意義。

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安德烈·卡爾涅耶夫說,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思路是推動完善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創新企業體制的“三位一體”新改革思路。同時改革也將涉及司法體系。他認為,這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實施之后,將促中國經濟向去壟斷化和自由化方向邁出一大步,而中國的行政管理模式也將得到優化、經濟發展質量也將提高。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這次大會通過的公報是新一屆中國領導人今后政權運營的“藍圖”。公報重點強調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展示了更加重視市場作用、轉變政府職能的大方向。

日本《每日新聞》說,公報明確了重視經濟增長質量、重視市場作用的方針。中國今后有望通過理順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向外資開放市場、激發民間企業參與、創造新的就業等方式,進一步搞活經濟。公報同時展現出克服貧富分化等社會問題的姿態,在城鄉二元化課題上,盡管沒有明確提出戶籍制度改革,但通過“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提法,打出了克服城鄉差距的方針。

為發展獻策

在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本身的同時,海外專家學者也積極為中國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多麗斯·費舍爾認為,改革是多年來推動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繼續推進改革也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

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說,中國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如果要選擇最重要的一點的話,應是金融體系改革。這包括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等。此外,戶口制度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也非常重要,而且這兩大領域互相關聯。實現人口的自由流動需要把這兩項綜合起來,這將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很大的推動力。

尼加拉瓜政治評論家兼資深媒體人巴亞爾多·門多薩也表示,過去三十多年已取得的光輝成就將促使中國政府繼續深化、拓展經濟體制改革,從而保持高速增長。正如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所言,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實現資源高效配置,促進內外市場深度融合,才是未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所在。

姚樹潔則認為,新一屆政府需要做好三件大事,這包括調整經濟增長速度,扭轉經濟結構和弱化社會矛盾。在這個過程當中,政府需直面國企改革、金融體系改革和財稅行政改革等深水區,並冷靜思考解決途徑,並有所作為。(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新加坡分社記者胡雋欣﹔駐東京分社記者馮武勇﹔華盛頓分社記者樊宇、蔣旭峰、鄭啟航﹔駐倫敦分社記者吳心韜﹔駐柏林分社記者胡小兵﹔駐巴黎分社記者李明﹔駐聖地亞哥分社記者冷彤、李丹﹔駐亞歐總分社記者劉怡然﹔駐馬那瓜分社記者劉璇、許雷﹔駐曼谷分社記者常天童報道)

(責編:王金雪、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