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長革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演講時指出,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當前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格外艱巨,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就要一鼓作氣,瞻前顧后、畏葸不前不僅不能前進,而且可能前功盡棄。
為更加全面地闡釋改革的重要意義,剖析當前面臨的改革狀況,探索進一步促進改革的路徑,按照“膽子要大、步子要穩”的要求將改革事業推向新境界,本報精心組織了一系列重頭稿件,從今日起開設“全面深化改革縱橫談”專欄,敬請廣大讀者關注。
隨著國務院正式下發總體方案,中國內地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破殼而出。專家普遍認為,未來它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引領中國開放型經濟“第二季”。在稍早前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自信地表示,“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后面的故事會更精彩。”
李克強總理關於經濟“第二季”的判斷與表述,有其客觀依據。盡管與前些年相比,我國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國民經濟整體運行情況整體良好。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保持高速增長、夏糧再獲豐收、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生機勃勃、就業基本平穩,在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的同時,物價漲幅還有小幅回落。由此可見,這樣的經濟增速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增長速度,標志著中國經濟已邁入中高速增長階段,開始了提質增效的“第二季”。
要使我國經濟穩定保持在“第二季”,在不斷改進和完善宏觀調控的前提下,必須著眼長遠的體制機制建設。當前,要以一系列實質性改革防控和化解財政經濟風險,通過不斷推進改革助推中國經濟“第二季”走得越來越順。
第一,要在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之間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市場體系建設,完善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要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要以資源稅改革覆蓋煤炭為契機,加快能源、資源價格改革步伐,更好地發揮價格信號在資源配置中的引導作用。
第二,調整和完善政府間財政關系,提高地方公共服務保障能力。要以“營改增”為契機,明確劃分政府間的事權和財權,構建財權與事權相順應、財力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財稅體制。要加快推進政府財政層級改革,通過推行“省直管縣”體制和“鄉財縣管”體制,逐步將政府財政層級從5級簡化為中央—省—市縣3級。在明確劃分事權的基礎上,要合理劃分政府間的財權,賦予地方必要的相對獨立的財權,特別是要加快健全和完善地方稅體系,壯大地方財力。
第三,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和機制。在國際利率普遍偏低的背景下,可在適當時機充分評估房地產市場風險的基礎上,考慮並推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激勵銀行行為從“吃利差”轉向搞好服務。要逐步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使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還要進一步完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健全和完善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優化貨幣政策體系,更加突出價格穩定目標,正確處理好穩增長、保持物價穩定和防范財政金融風險的關系。
第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實現由“鼓勵先富”向“促進共富”的階段性轉換。在公共收入政策方面,政府可以利用稅收政策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力度,以便在收入的結果上縮小收入差距,實現一定程度的結果公平。在公共支出政策方面,要科學確定財政支出的范圍和結構,縮減用於行政管理的政府投資與消費支出,加大對以民生為主的社會建設的財政投入,完善有利於社會弱勢群體的財政投入機制,盡量改善起點公平。
第五,建立健全科學的政府績效評價體系,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逐步淡化GDP增長及與之相關的指標在官員晉升考核體系中的重要角色,將晉升標准轉到轄區內的居民福利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等方面上來,以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另外,中央政府要通過制度完善等手段減少地方政府所掌握的社會經濟資源,從根本上消除GDP“競賽”對經濟社會發展所造成的諸多弊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