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期刊選粹>>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學習·弘揚·堅定

——基於中國延安干部學院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啟示
馮海英
2013年09月12日14: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一、為什麼學習延安十三年

當前世情、國情和黨情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黨的自身建設面臨著復雜的情況和問題。從當今紛繁復雜的國際環境和國內形勢下來把握黨情,從黨和國家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中來審視黨情,從黨的光輝歷史發展過程中來認識黨情,是中國共產黨建設的基本出發點、立足點和著力點。當今世界正處於深刻變化和向多極格局過渡的時期,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和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需要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而且,在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與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與此同時,黨組織和黨員隊伍自身建設的規模不斷壯大,黨員隊伍構成的多元性和社會流動性也逐漸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隨著新的社會發展矛盾和問題不斷涌現,一些黨員干部出現思想迷茫,對個人命運和社會前途出現焦慮感﹔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個人謀取私利﹔一些黨員甚至出現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動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心缺失和共產主義理想喪失等現象。如何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成為當務之急。

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中國共產黨的輝煌歷史和執政經驗証明,共產黨員懷有的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延安十三年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僅僅是非常短暫的一段,卻是創造奇跡、鑄就輝煌、濃墨重彩的一頁。回想自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長征達到陝北吳起鎮至1948年3月23日黨中央從吳堡縣川口鎮東渡黃河前往華北的這段歷史,我們看到,當時雖然生活和工作環境都十分艱苦,社會政治經濟形勢非常惡劣,但廣大黨員干部都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正是這種理想信念,鼓舞著大家不怕犧牲、不畏艱苦,勇敢地面對風險、迎接挑戰、接受考驗和克服困難,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以及后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二、如何弘揚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指導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偉大精神。具體地說,它是在延安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主體)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客體),培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理想追求、精神風貌、思想品德、工作作風的精華與結晶(表現形態)。它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產物。一般認為它是在集體和個體兩類主體的精神風貌基礎上升華而成,其原生形態是抗大精神、南泥灣精神、整風精神和白求恩精神、張思德精神、延安縣同志們的精神和勞模精神等。

(一)抗大精神

抗大精神就是堅持堅定的政治方向,為了崇高理想而英勇奮斗的精神,它是延安精神的靈魂。當時千百萬青年懷揣理想為尋求革命真理從海外、淪陷區、大后方千裡迢迢地奔赴延安。延安曾是革命的大熔爐,是青年的理想樂園。抗大是我們黨為了滿足抗日戰爭形勢對大批人才的需求而創辦的一所馳名中外、辦得最早的學校之一。其前身是1931年11月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創辦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后經分編與合並於1937年1月19日由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1938年3月毛澤東在抗大演講時提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朴素的工作作風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教育方針。5月他又提出“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八字校訓。“認字就在背包上,寫字就在大地上,課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蓋上”,是當時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真實寫照。但是在這個大熔爐裡他們都被培養成為全心全意為民族、社會的解放而英勇奮斗的抗日干部和共產主義戰士。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學習和弘揚抗大精神,就是要教育我們廣大黨員和領導干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二)南泥灣精神

南泥灣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它是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進攻和殘酷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自然災害的侵襲,使得邊區的財政經濟遭到極為嚴重的物質困難。為了戰勝困難,堅持抗戰,黨中央向解放區軍民發出了自己動手克服困難的偉大號召。八路軍第三五九旅1941年3月響應黨中央的偉大號召赴南泥灣屯田,他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精神,把荒無人煙的“爛泥灣”變成陝北的“好江南”。如今我們學習和弘揚南泥灣精神,就是要教育我們的廣大黨員和干部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樹立強大的自信心。從我們的國情出發,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一個過程。履行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三)整風精神

整風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它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整風運動自1941年5月毛澤東發表《改造我們的學習》始,到1945年4月20日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止,歷時4年。整風就是在全黨范圍內開展的以高中級干部為重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即開展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以整頓學風、黨風和文風的運動,其核心是反對主觀主義,堅持實事求是。毛澤東對“實事求是”賦予了馬克思主義的內涵,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我們學習和弘揚整風精神,就是要教育我們的廣大黨員干部在進行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時,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尋找規律而不是主觀臆造,要尊重事實,講真話和實話。

(四)榜樣精神

榜樣精神指白求恩、張思德和延安縣同志們及勞模們的精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學習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學習張思德的為人民服務精神和勇於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精神。學習延安縣同志們馬列主義和共產主義精神、實事求是和調查研究的精神﹔學習勞模們勇於創新、樂於奉獻和以身作則、大公無私的精神。

三、如何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一位老延安回憶說:“延安時期那麼淳朴,那麼美的生活氣氛,就是由於大家抱著一個遙遠的崇高的理想,要創造一個新的美妙的生活,新的中國與世界。”約翰·科林 說:“在延安,我被共產黨人為目標奮斗精神所感動,人們在空氣中可以嗅到這種氣息,他們的衣服破爛不堪,他們的裝備缺槍少彈,但他們有為目標奮斗的精神”。延安雲集了無數堅定的共產主義者。斯蒂爾曾感慨:“真的,我要是在延安住上十一天,那我一定也將變成為一個共產主義者”。可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具有強大的感染性和傳導性。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對於每一個黨員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我們黨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去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的今天,如果廣大黨員和干部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將是非常危險的。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干部學校等組織機構的作用,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黨性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事業觀和權力觀,堅定政治立場,明辨大是大非。更重要的是,廣大黨員干部要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自覺地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修養:要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堅定立場上,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來指導一切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實踐,改造現實,改造自己。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要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解群眾所思所想和真正需求,去關心群眾,為群眾辦實事,才能贏得群眾的認可和信任。要虛懷若谷、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一個人,尤其是胸懷共產主義理想致力於全人類解放事業發展的人,要想成功必須有一個寬闊的胸懷。當別人犯下錯誤時,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原諒別人,容許別人改正錯誤,有時候甚至要承受被誤解的委屈。簡言之,為了理想信念,要能忍受一些委屈和異識歧見,才能最終成就事業。隻有這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

(作者單位:中共青海省委黨校)

青海《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高巍、權娟)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