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地方要聞
一個生命的隕落和另一個生命的冷血同樣讓人唏噓

逝者已矣,疑問仍存

彭德倩
2013年04月17日07:47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在重症監護室外,黃洋的同學小張很是難過。當他看到黃洋的病床帘幕已經被拉下以后,走到一邊傷心起來。肖允 攝

為何投毒?投的什麼毒?為何那麼久才查出中毒?黃洋離去,疑問仍存。

原因:玩笑?競爭?情感?

目前已基本認定黃洋同寢室室友林某存在投毒嫌疑。究竟因何投毒成為關注焦點,目前已有三種傳聞浮出水面。

一是“玩笑說”,據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校內人士透露,林某曾有“這是個玩笑”之語。

二是“嫉妒說”,黃洋在校及實習時表現優異,不久前剛獲得直升博士生機會。有網友認為投毒源於妒忌、甚至競爭關系。據了解,黃洋和有嫌疑的同學林某,分屬不同科室,研究的也是毫不相關的方向,后者成績同樣優秀,多次在醫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此外,有未經証實的傳聞,黃洋的現任女友,為林某的前任女友,二人因情感問題,可能存在摩擦。但黃洋身邊的知情人士指出,黃洋並無女友,“情殺”毫無根據。

毒藥:四氧嘧啶?四氯化碳?

“中毒案”另一個引發關注的問號,打在“毒”上。一時間,專業醫學網站、普通大眾都對此作出猜測。目前已經列出的有控制胰島素相關藥物四氧嘧啶、可直接作用於肝臟的四氯化碳,以及其他一些化學藥品。

對此,犯罪心理學專家指出,無論什麼毒、毒從何來,媒體和大眾在傳播這一信息時都需慎重。這種“信息透明”具有兩面性:從積極層面考慮,這有助於揭露犯罪手段,加強自我保護﹔但另一方面,對犯罪工具、手法等過度細節的曝光,可能成為潛在犯罪的滋生土壤。

時間:為何那麼久才確定?

不少人疑惑,根據校方通報,黃洋4月1日因身體不適入院,為何期間“組織多次全市專家會診,未發現病因”?醫學專家表示,病因檢查是一個漸進過程。4月7日,有網友“bighema”,疑似為參與救治黃洋的醫生,在醫學專業論壇上逐日貼出他入院后的詳細體征和各項化驗結果,請求同行提供建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