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羅彥 白天亮 王雲娜 呂毅品 李浩燃
2013年01月23日07: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單位:億元 |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報告稱,“2011年我國13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養老金收不抵支﹔個人賬戶空賬突破2萬億元。而2012年的審計署審計結果表明,2011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2萬億。”我國養老金到底是盈余還是虧空?怎樣看待個人賬戶空賬問題?未來領取養老金有保障嗎?人民日報“求証”欄目記者近日採訪了相關專家。
我國養老金有缺口嗎?
【回應】 18個省有節余﹔14個省(地區)收支不平衡,但有財政補貼補足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以下簡稱報告)提出,2011年全國14個地區養老金虧空700多億元。這說法再次引發人們的擔憂。
部分地區養老金存在缺口,是否意味著我國養老金收支不平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對此指出,養老金是否有缺口,關鍵要看制度是全國性的還是地區性的,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社會保險法》明確的全國性制度安排,從全國的收支狀況來看,每年都在增加積累,目前全國結余額已超過2萬億元,因此,即使再多地區存在收支缺口,也不能否認全國層面結余的客觀事實。
記者發現,報告中說14個地區養老金虧空是指“剔除財政補貼”。該報告主編、中國社科院教授鄭秉文解釋將財政補貼剔除在外的原因時說:“全世界比較規范的社會保障制度中,融資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雇員和雇主,即社保制度應能夠自我平衡,追求本身財務的可持續性。”
對此觀點,鄭功成表示不贊同。他認為:“政府對養老金適度補貼,不僅是國際慣例,更是老年人參與國家發展成果分享的體現,是正常現象。”也就是說,在評價養老金是否虧空時,應該計入財政補貼部分。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表示,所謂社會保險,就是由用人單位、勞動者和政府三方籌資,所以政府的財政補貼是合理的。不計算政府財政補貼來談缺口或虧空是不對的,隻會造成公眾的恐慌。
鄭秉文也表示:“部分省份當期收支有缺口,但是養老金發放絕對是有保障的,因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將填補養老金的缺口。”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在去年年初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最大的不同在於,商業保險往往通過精確的計算和運作“以收定支”,出現“收不抵支”就很難運行下去。社會保險也要避免出現巨大赤字,但保障功能是第一位的。對於社會保險制度來說,不僅看自身收支,還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財政狀況、國有資產等緊密相聯。
記者還注意到,一些媒體僅引用報告中部分省份虧空的觀點,沒有提到報告的另一項內容——18個省份養老金有盈余。據報告統計,剔除財政補貼,2011年18個省份盈余1957.07億元。也就是說,即使不含財政補貼,從全國范圍來看,養老金仍有結余。
個人賬戶空賬影響養老金發放嗎?
【回應】 空賬不是養老金虧空,不影響養老金發放﹔隻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中國能養活自己的老年人
有關養老金虧空的另一說法是,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達2.2萬億元。空賬等於養老金虧空嗎?
對此,鄭秉文說,“個人賬戶空賬與養老金虧空不是一回事。空賬並不影響當前養老金的發放,它潛在影響的是未來,即未來老齡化帶來的制度支付能力和下一代人的繳費壓力。”
唐鈞說,我國實行社會統籌加個人賬戶的養老保險制度,因為歷史原因,多數個人賬戶只是一個名義賬戶,但是等到人們退休時,政府都要按照社會統籌加個人賬戶的計算公式來發放退休金。因為我們建立的是國家、企業、個人三方共同負擔的養老保險制度。
那麼,隨著老齡化的到來,政府的養老保險支付能力會不會降低?唐鈞認為,“現在總是講幾個人養幾個人,這其實是局限在‘保險’的框框中算計收多少錢、發多少錢。如果從社會分配的高度去看社會養老保險,除了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還有很多籌資手段,如財政補貼、國有資產補充等。”
胡曉義也表示,面對人口老齡化,一是不怕,堅信隻要保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中國任何時候都能養活自己的老年人,而且會讓他們生活得越來越好﹔二是認真對待,必須立足於國情不斷探索,抓緊進行制度、政策、資金安排的准備。
雖然空賬問題不必擔心,但專家們同時也指出制度存在的問題。鄭功成強調,“目前有一個大家忽視的問題是,本來應當現收現付的社會統籌基金在一些地區出現大量結余,這是制度結構的異化,它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權益公平、費率公平與可持續發展。如果隻注意到一些地區個人賬戶空賬而不將實現全國統籌作為治本之計,任何改進辦法都必定是顧此失彼。”
如何解決收支不均與空賬憂慮?
【回應】 加快全國統籌,緩解部分省份的保值增值壓力,解決部分省份的支付壓力
“既然國家財政有能力解決個人賬戶空賬問題,為何不把空賬做實呢?”面對記者的提問,專家們提出不同的看法。
“做實個人賬戶在當前的社會經濟背景下,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唐鈞說,“因為做實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這些錢必須用於投資以保值增值,但這一點做起來很困難。”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面臨的壓力主要是保值增值壓力而非支付壓力。在基金貶值的情形下,與其做實讓其貶值,不如不做實,讓資金更好地發揮即期效益。”鄭功成表示。
鄭秉文指出,“如果做實個人賬戶,把真金白銀放在個人賬戶裡又跑不贏通脹率,貶值就會產生。因此,改革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體制,提高收益率,是做實個人賬戶的一個前提。”
針對各省養老金收支不均衡的問題,很多專家呼吁由中央進行全國統籌,建立統一、公平的養老制度。
“必須加快全國統籌的步伐,否則,這種全國總量結余、地區豐歉失調的不良格局還會進一步惡化。據我們測算,隻要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上升到全國統籌,養老保險全面覆蓋,至少在未來30年左右都不會出現收不抵支。”鄭功成指出。
唐鈞透露,在現有框架下實施全國統籌,不是一般的難。“因為各個省份各有各的利益,錢多的地方未必願意把錢用來支援錢少的地方。”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了全國統籌的艱難。就養老金收支情況,記者希望採訪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遼寧、上海以及養老金盈余的北京、廣東人社部門,均被以各種方式拒絕。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