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馮華
2012年12月21日07: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屢創高產的專家產量如何變成農民產量?先進、實用的新品種、新技術怎樣送到農民手中?農技推廣的“最后一公裡”難題咋破解?今年,我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央財政投入64億元實施“兩個覆蓋”政策,農業實用技術的到位率大大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因單產提高增產糧食1480萬噸,對增產的貢獻率達到80.6%。
今年中央1號文件聚焦農業科技,突出強化農技推廣服務,提出“一個銜接、兩個覆蓋”政策(基層在崗農技推廣人員工資收入水平與基層事業單位平均水平相銜接,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覆蓋到所有的農業縣,農技推廣機構條件建設的項目覆蓋全部鄉鎮)。中央財政今年投入38億元用於支持全國2360個縣(區、農場)的20685個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建設,基本實現全國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儀器設備和西部地區業務用房“全覆蓋”﹔投入資金26億元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支持基層農技人員下鄉開展技術服務,已基本覆蓋所有農業主產縣,並向糧食、畜牧和水產養殖大縣傾斜。
農業部科教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國糧食實現連續九年增產,在糧食播種面積比去年增長0.6%的情況下,實現了總產量增長3.2%的好成績,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糧食“九連增”的過程就是適用增產技術不斷推廣的過程。據測算,在生產條件相同、投入不增加的情況下,僅通過提高農業技術到戶率、到位率,糧食單產提高幅度可在10%以上。
據介紹,今年全國超級稻推廣品種達96個,推廣面積擴大到1.2億畝以上,畝增產可達到60公斤左右。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