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九大专题报道

两位成功实现转岗再就业的职工讲述自己的故事——

【十九大时光·一线见闻】“好政策兜底,让我们有了底气!”

2017年10月23日10:01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十九大时光·一线见闻】“好政策兜底,让我们有了底气!”

10月18日,刚刚收看完党的十九大开幕实况直播,何彤就赶往社区居民家中进行计生满意度调查。

出生于1969年的何彤曾在马钢(合肥)公司钢轧厂综合室从事行政工作。马钢(合肥)公司于2015年12月底关停。

马钢(合肥)公司关停,是安徽省钢铁行业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去产能部署之一。这期间,约5000名工人被转岗分流。

当时的分流方向主要有三种:一是由部分市属企业在马钢(合肥)公司“内部招聘”;二是马钢自己“消化”;还有就是合肥市政府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何彤说,一开始,没有一技之长的她非常担心自己的前途。不过,这种担心很快被“惊喜”冲走了。她和另外400名转岗工人被分到了合肥各区下辖的街道,其中芜湖路街道负责安置10人。何彤现在在街道下辖的南园社区公益性岗位任职。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结合过去两年来的经历,何彤对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体会铭心刻骨。

为安置人员就业,身处合肥老城区的芜湖路街道整合辖区资源,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多措并举,提高就业率。

“就业困难群体因为各种原因在市场化的就业竞争中不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实现托底就业,不仅可以帮助其逐渐融入社会,还可以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芜湖路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所长赵霞说。

据了解,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年均开发公益性岗位5万个,累计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2.2亿元。今年1月~3月,安徽省已经累计开发43097个公益性岗位,42632名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托底就业,安置成功率达到近99%。

当年,何彤实现了转岗就业无缝衔接:她从马钢(合肥)公司离职的时间是2016年5月,同年6月,何彤在芜湖路街道正式上岗,中间的一个月,是技能培训时间。

今年,何彤还被评为2016年度芜湖路街道“五星党员”。与何彤同时上岗的10位转岗职工,除了3位已正常退休外,余下的7人仍继续工作在街道公益性岗位上。

与何彤略有不同,1996年从原国企单位中国电子物资公司安徽公司下岗的彭朝阳,在进入芜湖路街道金安花园小区担任物业管理员之前,曾先后两次经历了下岗找工作的困扰。

2014年再次失业后,彭朝阳已经54岁。一次入户走访时,芜湖路街道工作人员把他的信息录入了合肥市“阳光就业”网。“我们根据相关政策,为他建立就业档案,按时发放失业金,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就业政策并积极向相关单位进行推荐,每季度进行回访,对他的生活和就业情况进行跟踪了解。”赵霞说。

彭朝阳讲述,2015年6月,他接到了社区打来的电话。由芜湖路街道成立的合肥兰亭劳务有限公司借由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帮助其推介工作。最终,他成功应聘上了物业管理岗位。

据了解,针对转岗职工、“4555”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芜湖路街道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劳务公司岗位,大胆走出去“要岗位”,将社区建设和社区就业紧密结合,千方百计“掘岗位”。自2014年以来,芜湖路街道共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1815个公益性岗位。

“十九大报告中有专门的部分讲到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作为转岗职工,国家出台了好政策给我们兜了底,让我们有了底气,不仅让我们能够自食其力,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我们更应该在现在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作为一位拥有36年党龄的老党员,彭朝阳感慨。(记者 陈华 本报通讯员 谢晓侠)

(责编:沈王一、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十九大专题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推荐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
    直通十九大
    党报天天读
    海外看十九大
    学习词典
    我是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