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十九大专题报道

十九大时光:守着“绿色银行”过上好日子

2017年10月22日12:56    来源:青海日报

原标题:守着“绿色银行” 过上好日子

在前沟村生活了大半辈子,59岁的严国仓越发觉得:这几年赶上的好事是越来越多了。

从2016年起,他成为村里的林业生态管护员,每个月有近千元的收入;去年他通过结对帮扶苗圃获得分红4600元,今年还能分得6000元;也是从去年开始,他通过六盘山片区扶贫湟源县苗木繁育项目分得苗圃0.264公顷,只等苗圃长大售出后即可获利。

“你看,这些苗圃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现在储蓄越多优质树木,将来得到的经济回报就越大。日子肯定越来越好。”金秋时节,严国仓看着成片的苗圃喜笑颜开。

与严国仓一样,这几年,在扶贫政策的温暖下,前沟村贫困群众的心头亮了起来,生活更有了希望,村民靠着土地和“绿水青山”吃上了“生态饭”,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10月18日一早,来到距离湟源县城16公里外的前沟村村委二层办公小楼,焕然一新的党员活动室内,驻村第一书记白前和村上的30多名党员,正在收看十九大开幕盛况。大家听得认真,看得仔细,不时拿笔记录着,三个多小时的报告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说起了生活的变化。

“刚搬进新的办公房,就赶上了十九大胜利召开,原来村里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驻村第一书记给我们争取扶贫项目,建成了村委办公用房,不仅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党员活动室,还统一配备了办公用品。”前沟村党支部书记巢沐自豪地说道。

“以前路不好、连班车都不通,现在路不但越来越好走了,村庄也越来越漂亮。”村委会主任安元邦接上话茬。

“这几年,我们靠发展林下经济,有了好的生态环境,腰包鼓了,思想也改变了”。见到记者,大家都迫不及待分享这几年的喜人变化。

前沟村共有318户129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111人,过去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传统农作物和饲养牛羊为主,由于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结构单一,2015年被全省确定为精准扶贫村。“想要脱贫致富就要转变固有的生产方式”。白前说,针对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农户收入来源单一的现状,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确定了发展苗圃种植和药材种植的思路。并且以项目和帮扶资金注入的方式,成立了“村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村级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们按照划分到户到人的原则,开展种植,目前已形成9.3公顷绿化苗圃和16.7公顷当归、3.3公顷蕨麻种植的规模。38户贫困户和五保户人均都分配到了0.05公顷的种植面积,收入大幅提高。为了尽快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这两年,他们围绕村里已有的数十公顷树莓山庄想办法,选择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路子,争取到了300万元的集体经济树莓采摘园扶贫项目,建立了20公顷的树莓采摘园,一边发展种植业,一边为今后的乡村旅游树立品牌。同时,争取到种植规模达42公顷的六盘山片区扶贫树莓经济林建设项目,从2016年到2020年,全村318户农户每年分红收益将达到12.5万元,其中贫困户每人1000元,普通农户每人310元。

“前沟村既有农区的特色,又有牧区的风貌,有山有水有树,紧靠环青海湖大旅游圈,每年5月,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让人陶醉,这些都是可以包装进旅游项目的好资源。”白前告诉记者,今年开始加大村域环境的改善,在荒山荒坡种上了常青树,还在村道两旁种上了花灌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我们就是要转变村子里过去单一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带领大家发展多渠道可良性循环的田园综合体建设,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白前说。

远处青山绵延,脚下河水淙淙,村落干净整洁,环绕的村庄苗圃焕发出勃勃生机,沿着笔直的硬化道路走进村中,一幅美丽的乡愁画卷慢慢舒展开来。“以前守着这山山水水受穷,想不到现在这绿水青山却变成了金山银山。”路上,恰巧遇见护林员、一社社长安延邦和四、九社社长李生新一起去看村上最偏远的两个社的道路硬化施工情况,随着这条道路的硬化,整个村子的道路硬化将会全覆盖。

道路变宽、村庄变美、村民变富、生活变好,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也让外出创业的游子选择回到家乡发展创业。80后小伙薛凯文就是其中一位,见到薛凯文时,他正在一栋极具特色的二层楼房建筑前忙乎着,这正是他将要打造的林家乐项目,他告诉记者,这个月底房屋基本完工,打算12月开始营业。(记者 于瑞荣)

(责编:唐心怡、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推荐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
    直通十九大
    党报天天读
    海外看十九大
    学习词典
    我是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