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西藏笑容,心靈深處的幸福——五年砥礪奮進的西藏散記

2017年10月26日09:3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西藏笑容,心靈深處的幸福

五年的時間,對於青藏高原,是地質構造變化裡的短暫瞬間,對於滿山遍野的格桑花來說,是五度的枯榮,而對於生活在西藏的人們,卻是生命旅程中非同尋常的時光。

這五年,古老的青藏高原充滿變化與生機,純朴的西藏百姓洋溢著砥礪奮進的豪情和幸福。擺脫了貧困的尼瑪笑了,戰勝疾病的扎西笑了,在內地著名大學讀書的桑珠笑了,演出古朴鮮活藏戲的頓珠笑了……這一個一個普通人的笑臉,洋溢在這片廣闊的天地間。

在西藏做個幸福的農民

拉薩曲水縣三有村有三位尼瑪:尼瑪大娘、尼瑪小伙和尼瑪村主任。

2016年6月,還住在色麥村的尼瑪大娘接到政府通知——全家搬到三有村去!

三有村是政府為條件艱苦的偏遠地區貧困戶建設的新村庄。

搬還是不搬?全家人有些犯愁:搬,在色麥村生活了幾十年,住慣了,鄉裡鄉親都熟悉。不搬,現在的居住環境差、交通不便。

再三猶豫,最后還是決定,相信政府,搬!

尼瑪大娘一家來到三有村,尋到了自己的新家:一棟獨院的藏式二層小樓,牆面刷白漿、雕花,藏式紅底白格花紋點綴屋檐,黑色邊框落地窗迎著太陽閃光。尼瑪大娘說:“這下心裡踏實了。”打從心底裡發出的幸福笑容洋溢在尼瑪大娘古紅色的面龐。

“三有”意為有房子、有就業、有健康。

搬過來沒多久,尼瑪村長就來給尼瑪大娘一家安排工作了。尼瑪大娘每天去同期建設的養殖場裡喂牛,女兒到村幼兒園教小朋友,丈夫繼續做給家具畫畫的老本行,一家人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前幾個月,鄰居尼瑪小伙當了爸爸,鄉裡鄉親都去慶祝,新鄰裡們相處得其樂融融。尼瑪大娘的顧慮都打消了。

上個月,外鄉的親戚來尼瑪大娘家裡探望,看著他們的新生活,親戚們感慨:“你們搬對了!”

西藏有12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也是全國最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自治區政府近年將財政收入的70%以上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通過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46萬戶、230萬農牧民住上了安全舒適、寬敞明亮的新房。西藏的村庄悄然改變。

所謂授人以漁,發展產業才能從源頭上解決貧困問題。

工布地區藏居有一個特點,廚房和客廳在同一個寬大的空間內。林芝魯朗縣羅布村,漂亮的主婦卓瑪正在廚房裡煮酥油茶,爐子上煮開的茶轉身就進了客人的茶杯,香氣四溢。

結婚后,卓瑪和村裡的多數婦女一樣沒有收入來源,為了貼補家用,她曾經到附近的工地上像男人一樣扛過沙袋。

羅布村位於318國道附近,又靠近魯朗小鎮等著名風景區,交通便利,風光旖旎。因地制宜,政府引導幫助羅布村發展旅游產業,開發藏式民宿旅游。

2015年,政府幫卓瑪和村民把房子裝飾一新,為客房配置起獨立的衛生間和浴室,家庭旅館開張了。

有了新工作,卓瑪渾身充滿干勁,把自家院子變成了花園,把房間打掃得干淨整潔別具韻味,並為客人提供衛生可口的藏餐。“我們最喜歡卓瑪煮的酥油茶。”來到這裡的客人們對卓瑪的手藝贊不絕口。卓瑪把家庭旅館風風火火地經營起來,到今年8月底旅館收入已達8萬元。

全村80戶人家,現在已經開辦了49家家庭旅館,還有些農牧民從事與旅游相關的服務工作。生態旅游產業改變了羅布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質。

為了實現脫貧目標並使西藏的發展具有內生動力,自治區近年確定了種植、養殖、加工、文化旅游、商貿流通、資源開發利用六大產業,圍繞產業確定了3000多個項目,每年安排40億元專項資金用於產業扶貧。“十三五”期間西藏將有23.8萬人通過產業扶貧實現真正脫貧。

按三有村的理念,有了房子和就業,第三步,就是有健康了。

林芝德吉新村扎西曲珍家的老二快5個月了,小家伙長得肉乎乎的,見到生人也不怕。扎西曲珍說,生這兩個孩子時在縣醫院產檢、生產,費用全免,每個孩子還有100元的補助。扎西曲珍覺得醫療保障這麼周到,肯定比以前在家生孩子好。

曲水縣巴桑卓瑪最近心情不好,老公2006年患肺部重病,前兩個月又復發了。慶幸的是,在拉薩手術做得很順利,幾萬塊的醫療費用基本可以報銷。巴桑卓瑪心中的陰霾很快消失了,笑容又浮現在臉上。

開啟一種不同於祖輩的生活

在拉薩羅布林卡公園的格桑頗章(宮殿)旁,頓珠和朋友帶著酸奶、糌粑、青稞酒和席墊來“過林卡”。西藏人喜歡“過林卡”,在公園裡聚餐、唱歌、跳舞,盡情享受。

頓珠家的村子距離喜馬拉雅山隻有30公裡,海拔有4700多米,他剛剛告別了父母兄弟,在拉薩短暫停留后前往武漢,繼續自己的醫學本科學業。頓珠說自己讀大學對於家鄉人來說不算特例,高中班上有44個人,27人考上了內地的重點本科大學。

頓珠的臉上有一道疤,那是小時候干活時留下的。“以前我們村裡人都是靠挖虫草、放牧生活,兩個哥哥當年沒能把書讀完,不過現在父母都支持我上學。”頓珠覺得,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藏族民眾的教育觀念在發生轉變。

“我在大學裡交了很多內地朋友,我經常笑他們不念佛卻戴佛珠,他們跟我說這叫時尚。”頓珠說著玩笑,對自己所接觸到的新世界既感覺到新鮮又能包容它的不同。

“我女朋友在南昌讀大學,我們以后打算回到拉薩,西藏需要很多人才。”端起一杯青稞酒,頓珠說到自己的未來,喜悅油然而生。

頓珠的家鄉,人們世世代代在高原上耕種、放牧。現在,頓珠通過接受教育,增長知識豐富見識,開啟了一種不同於祖輩的全新生活。

在西藏,隨處能感受到教育給西藏民眾生活帶來的改變。

扎西是一位旅游車司機,人到中年踏實溫厚,每當客人下車去游玩,他會照看好客人的物品並在每個人的座位上放上一盒酸奶。扎西開的是輛越野車,像這樣的旅游車拉薩一共有100輛,每年他要向汽車公司繳納7萬元使用費。旅游旺季,扎西一天收入2000元。

“今年7萬元還沒賺出來,還要再多跑幾趟。”手握方向盤,扎西盤算著今年的收入,但聊起孩子就神採飛揚,“昨天小女兒纏著我要給我背首詩,什麼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還挺有意思。”扎西的兩個孩子在拉薩讀小學,他說,受益於西藏的學前到高中15年免費教育政策,他不需要負擔任何學費。

晉美是一名公務員,愛好攝影,總能給西藏的美麗風光找到獨特的表現角度。晉美的兩個孩子曾分別在江西和陝西讀西藏班,目前,全國有21個省份開辦了西藏班,為西藏培養了近4萬人才,其中70%來自農牧民家庭。現在,晉美的大女兒在上海交大讀書,二女兒考上了南京大學。

兩個孩子如此優秀,令晉美感慨。他滿臉喜悅地說:“我是來自昌都地區的農民孩子,通過讀書,我有機會來到拉薩工作,而我的孩子,有機會在內地享受教育,讀全國頂尖的大學,我作為一個藏族人真的很知足。”

教育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內在動力,更廣闊的視野帶來的是自強和發展。五年來,西藏多項教育保障政策出台並得到更好的落實:15年免學費政策全域覆蓋,藏民和貧困居民包吃包住包學費的三包政策全面落實,自治區各類學校達到951所,所有縣區全面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一個現代的教育體系已經形成。

現在,西藏有許多像頓珠、扎西和晉美的孩子一樣的年輕人可以接受優質的教育,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

傳承古老的文化火種

雪頓節的第一天,羅布林卡公園威震三界閣前,雄渾的藏戲唱腔和一陣高過一陣的喝彩聲透過細雨散播開去。

桑珠是尼木塔榮白面具藏戲隊的主唱,剛剛表演完一出《卡卓雪巴》。桑珠出生於1995年,是尼木塔榮白面具戲的第五代傳人,這是他第4次來拉薩演出。“壓力大得很,不要問我啦,我都答不上來。”第一次擔任領隊,桑珠的心思都在表演上。

每逢雪頓節,自治區文化廳會組織民間戲團到拉薩進行藏戲展演,十數支戲團緊張籌備多日,從日喀則、山南等各地趕來,為藏民獻上連續幾天的好戲。藏戲屬於廣場類表演,不需搭台,短欄杆圍出一片空地就行。演出對表演者和觀眾來說,都是一年裡的大事。

對桑珠來說,以唱藏戲為職業是一個另類的選擇,家鄉的同齡人有的讀書、有的打工,就是很少有唱藏戲的。桑珠說:“聽到鼓鈸一響,我就很想唱起來,沒辦法,天生就是干這行的。”雖然隻有22歲,但他是戲團裡唱得最好的。83歲的師傅歐羅巡巴是藏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去年剛剛去世,他非常看重桑珠的天賦,盡管自己的兒子也在藏戲團,他還是選擇把傳承人的位置交給桑珠。

桑珠的嗓音非常好聽,讓他再表演一段,他隨口就來,通透的聲音從喉嚨傳出,聽得人如痴如醉。

讓桑珠慶幸的是他選擇了以藝術為生,並且不需為生計發愁。2013年,中央財政撥款3000多萬元,支持民間戲班發展,並建設專門的傳習基地鼓勵演員排練,現在每年對每支民間藏戲隊給予經費補助,民間藏戲隊的活動條件改善了很多,活力再現。隊伍從當年不足50支迅速發展壯大到現在的140余支。民間藏戲隊已成為西藏傳承和發展藏戲藝術的重要力量。

隨著社會發展,藏戲和許多其他藏族傳統文化一樣,需要傳承與發展。熱愛藏戲的人們,在中央和自治區政府的支持下,始終傳承著古老的藝術形式,保護著一個民族古老的文化火種。

飄揚的紅旗 感恩的心

山南克鬆社區的村民們正在收麥子,街上鋪滿金黃的麥稈,打麥機將麥粒高高揚起,婦女們身穿長袍,頭戴圍巾,彎腰、起身,將打出的麥粒收進長袋,好一幅豐收勞作圖。

這裡1959年以前叫作克鬆庄園,是西藏第一個進行民主改革的村子,被稱作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仁丹次仁大娘今年66歲了,正在幫鄰居撐起口袋。她說自己是一名農奴的孩子,父親是一名“朗生”,就是身份最低的農奴。小時候和父母兄妹住,在挨著牛棚的土房裡,全家隻有一床被子。要不是民主改革,不敢想象一家人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現在,大娘住在政府補貼建造的二層小樓裡,自己每個季度有幾千元的養老、糧食等各種補貼。

說起生活的變化,仁丹次仁有些激動:“我從心裡感激黨感激政府,讓我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在林芝米瑞鄉色果拉村,通過黨員帶領村民發展養殖、種植業脫貧的村民身著盛裝,唱了一首《祖國在我心》:“有了這樣的家和國,叫我怎麼不安心,心中的中國情,心中的好母親。”歌詞質朴,當看見唱著歌的村民的清澈眼神時,你能理解他們真誠的傾訴。

今天的西藏,不同以往的是,村庄裡除了屋頂的煨桑爐、五彩經旗,家家戶戶還懸挂著國旗。西藏民眾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心無比真摯。

(記者 尚文超)

(責編:沈王一、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