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3日14:19 來源:四川日報
10月21日,市民在眉山農業嘉年華參觀。眉山農業嘉年華於9月29日在彭山區公義鎮建成開園,展示各類農業種植品種、栽培模式和先進技術。姚永亮攝(視覺四川)
10月20日,由四川省華蓥市溪口鎮和重慶市合川區三匯鎮聯合組建的十九大報告宣傳團,來到三匯鎮響水村向群眾宣傳十九大報告。黃友國攝(視覺四川)
10月20日,在綿竹市文化館展廳,學生在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現場觀看展品“機械韻律”。王平攝(視覺四川)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十九大報告發出的最強音,將一張幸福畫卷在百姓眼前鋪展開來。
每個人心中,都有美好未來的圖景。“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十九大報告從教育、就業收入、社保、脫貧攻堅、醫療等方面,對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全面部署安排。報告描繪的畫卷,讓我們感受到各項民生工程的加速和幸福感的提升,“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証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報告引領我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這幅畫卷讓人心潮澎湃,心生激情,豪情滿懷。這幅畫卷,需要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共同繪就。從現在開始,我們更需要在各自崗位上加倍努力,擼起袖子加油干,如此,才能實現為自己許下的美好未來。
強 教 育
民族地區孩子有了新盼頭
採訪人物 甘孜州色達縣教育體育局局長陳虎
基層願景 孩子們能進入職業學校或考上大學,掌握一門技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拍手。”10月19日,甘孜州色達縣陽光明媚,縣教育體育局局長陳虎來到距離縣城20多公裡的亞龍鄉幼兒園時,教師洛讓卓瑪正帶著14名孩子做游戲,幼兒園裡不時傳出歡笑聲。“如今,縣上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讀幼兒園。”洛讓卓瑪告訴記者。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對我們民族地區來說好處多多,這讓我們民族地區的孩子有了新盼頭。”陳虎興奮地說。
報告提出,要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就在幾天前,我省又有31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其中就包括色達縣。至此,我省共有126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按規劃實現了全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
仔細讀報告,陳虎和同事們對教育發展充滿憧憬。“基礎教育辦好了,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讀書給家庭帶來的改變,送娃娃讀書的熱情很高,都希望娃娃能接受更高層次教育。報告提出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了時代變化,回應了民眾期盼。”
陳虎說,可以想象,到2020年家長和孩子們更開心,有更多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孩子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希望能進入職業學校或者考上大學,掌握一門技能,幫助家庭致富奔康,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們也更開心,色達縣肯定能走出更多大學生,學生的未來定能像高原的陽光一樣明媚。”
尚 法 治
更多人遇事先找法
採訪人物 綿陽市法律援助中心援助律師任亮
基層願景 更多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10月20日上班時,綿陽市法律援助中心援助律師任亮捧著筆記本,一邊走一邊看。筆記本記的都是這兩天的“干貨”,從十九大報告解讀裡,他把與法治有關的內容摘抄了下來。
“隨著全面依法治國深入人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了更多人的選擇。”任亮說,前來咨詢的群眾越來越多。
四川每年有上千萬人在外務工,農民工討薪、工傷等案件一直是法律援助的重點。
任亮長期駐守綿陽市法律援助中心黨員示范崗。10月20日剛坐下,進城務工的劉師傅就來咨詢:在工地受傷,他被鑒定為工傷八級,但用工方一直未出面處理此事,該如何解決?任亮給劉師傅兩個意見,一是全面收集証據材料,提起仲裁﹔二是積極聯系用工方協商處理。任亮寫下要點遞給劉師傅,並安慰他說:“別擔心,有事就給我打電話,法律工作者會為你撐腰。”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任亮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幅圖景:更多法律服務工作者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努力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報告中,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被明確為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讓我們法律服務工作者動力十足、信心滿滿。”任亮說,省委鮮明提出“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他堅信,將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一定會不斷鞏固。
引 人 才
農村發展還得多靠年輕人
採訪人物 瀘州市合江縣虎頭鎮五畝村第一書記楊耿
基層願景 五畝村通過建好基礎設施、發展荔枝產業等,吸引見過世面的年輕人回村發展,助力全村脫貧摘帽
10月21日,星期六,瀘州市合江縣虎頭鎮五畝村第一書記楊耿沒有回家,呆在村上,“有幾戶貧困戶的自來水管不通水,我去看看什麼原因。”身為五畝村的第一書記,楊耿已把這兒當成第二個家。
“鼓勵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楊耿感受到十九大報告對基層干部的肯定和激勵。2015年7月從瀘州市紀委選派到五畝村,他就暗下決心:“不脫貧不走人!”
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楊耿深有體會:“和老百姓打交道,幫他們做成一件事,那種榮譽感和幸福感是在機關體會不到的。”
五畝村有70戶貧困戶,去年脫貧11戶,今年力爭脫貧52戶。過去兩年,全村11個組實現了“組組通公路”目標。在強化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后,楊耿沒忘記通過發展產業給脫貧注入新動力。
楊耿告訴記者,他已勾畫出五畝村未來五年的發展圖景。“合江最有名的是荔枝。”楊耿說,五畝村的500畝荔枝園雛形已現,農民可在荔枝園務工掙錢,還能接受免費技術培訓,“2019年挂果,2023年就能實現豐產了。”
聯想到五畝村未來的發展,原定兩年的任期,楊耿主動申請延期,“不能在脫貧關鍵時刻走人!”他還有其他考慮:要吸引見過世面的年輕人回村來。隻有建好基礎設施、搞好產業發展,年輕人才願意回來,人才才會源源不斷往基層一線流動、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才能競相迸發、聰明才智才能充分涌流。
擴 就 業
汶川繡娘在家門口掙錢
採訪人物 汶川縣銀杏鄉羌繡產業基地負責人王小蓉
基層願景 把羌繡產品賣到更多國家去,帶動更多婦女學習羌繡技能,實現自我發展
10月20日,汶川縣銀杏鄉羌繡產業基地2樓培訓室裡,羌繡基地負責人王小蓉來回走動,不時給參加培訓的繡娘們指點一些新的針法和配色。“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說起十九大報告,王小蓉一臉興奮,“報告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裡話,有黨的領導和好政策,老百姓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為了幫扶“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不能離家打工的留守女性,2011年,集羌繡生產、培訓、文化展示、體驗等多重功能於一體的汶川銀杏鄉羌繡產業基地成立。近年來,該基地先后培訓初級繡娘1000余人次、中高級繡娘50余名,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的運作模式,繡娘的月收入2000元至4000元不等。
“十九大報告提到,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這讓基地的繡娘們備受鼓舞、滿懷期待。”王小蓉說,姐妹們培訓之余,經常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討論未來發展,“大家都說,女性隻有自立自強,通過勞動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作為帶頭人,王小蓉信心滿滿地規劃起基地的2020年發展圖景,“開發更多融合傳統的、現代的、時尚的、大眾的新產品,把羌繡產品賣到更多國家去,讓更多當地婦女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並帶動更多婦女同胞來學習技能,讓每個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我發展的機會。”
促 創 新
用心血管新材料造福患者
採訪人物 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楠
基層願景 未來五年推動第二代血管支架上市,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現在科研氛圍這麼好,沒突破對不起國家。”學習十九大報告,西南交通大學教授黃楠忍不住對青年科研人員叮囑幾句。
10月22日是周末,黃楠依然來到實驗室,因為最新研制的第二代可降解血管支架正處於動物試驗關鍵階段。這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一代支架,能使病變血管再生。
黃楠是國內最早開展心血管生物材料研究的學者之一。上世紀90年代,因科研經費有限,黃楠抽自己的血做實驗,3年下來抽掉2400毫升血液,幾乎是一個人血液總量的三分之二。
如今,黃楠團隊不再為科研經費發愁,一系列鼓勵科研的政策加速了研發進程。“我們趕上了中國科技事業大發展的躍升期,科技工作者有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展望未來五年,黃楠最大的夢想是推動第二代血管支架上市,“從實驗室到臨床再到產業化,科技成果轉化難、周期長,很多新藥死在轉化路上。”
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我對未來充滿信心!”黃楠說,科技成果轉化會越來越順利,中國科研成果將會轉化為世界上的“爆款”產品。
今年,黃楠的科研計劃裡增加了可降解骨螺釘、骨夾板等內容。他希望未來五年這些項目有關鍵突破,成為世界一流。曾經,研究兩代血管支架,黃楠用了20年,他從中年到了老年,“我想在項目中培養更多年輕人。我們這代人雖老了,但科技創新是不老的春天。”(記者 陽帆 吳憂 袁婧 李丹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