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首場集體採訪 關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2017年10月19日19:58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黨的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首場集體採訪 關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十九大新聞中心19日就“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主題舉行首場集體採訪,邀請江蘇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綜治辦主任朱光遠,全國婦聯副主席、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宋魚水,上海市浦東新區檢察院命名檢察官施淨嵐,公安部法醫技術處副處長田雪梅,以及江蘇薛濟民律師事務所主任薛濟民等政法領域黨代表現場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司法改革過程中如何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朱光遠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一直把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江蘇重點推進三方面改革,包括創新升級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既堅持破大案也管小案﹔大力推動群防群治,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據統計,影響公眾安全感的主要因素中,盜竊類案件佔50%以上。通過一系列專項行動打擊盜竊案件,今年1至9月份,江蘇的刑事案件下降15%,盜竊案件下降17.6%。從2012年至今,在江蘇,公眾對法治建設的滿意度從87.4%提高到95.3%,公眾安全感從92.81%提高到95.56%,對政法隊伍的滿意度從79%提高到89%。

  在回答記者關於人權司法保障問題時,宋魚水說,十九大報告專門提到加強人權法治保障,充分保証每個公民的權利和自由。近年來司法機關也特別重視保障人權,比如堅決糾正了“聶樹斌案”等冤假錯案。據統計,近年來全國法院對3800多名被告人宣告無罪,相信人權保護將會深入人心。此外,從法院視角看,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主要體現在為民和公正兩個方面。在為民方面,人民法院實行立案登記制,法院應當依法立案的案件當天立案率達到90%。通過成立互聯網法院、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我們用互聯網信息化為老百姓提供司法服務。在司法公正方面,通過深化司法改革,構筑一個公正、高效、便民的司法制度。

  在被問及檢察機關司法改革帶來的變化時,施淨嵐說,司法改革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為了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在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創新設立了以檢察官名字命名的命名檢察官辦公室。這項改革措施在賦予檢察官司法辦案主體地位和更大權力的同時,也賦予檢察官更大的責任,通過辦好手上每一起案件,讓人民群眾真正地感受到司法的公平和公正。

  在回答記者關於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如何防止錯案問題時,田雪梅表示,目前刑事技術已經成為支撐打擊犯罪、法庭訴訟和公共安全處置的科技利劍。去年,全國公安機關利用刑事技術串並案件同比上升38.97%,破案同比上升151.11%。防止錯案需要秉持嚴肅科學的態度,遵循刑事科學的規律。我們要用科學說話,鑄就科技利劍﹔要向標准化、規范化要戰斗力、權威性,這是防止錯案的治本之策。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努力建立全國統一的鑒定人規范、鑒定機構規范、物証保全規范、鑒定文書規范和鑒定方法規范﹔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提高辦案人員正確應用鑒定結論的能力﹔要強化辦案人員依法辦案的意識,讓每一份鑒定都能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防范冤假錯案,律師需要發揮何種作用?薛濟民認為,律師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對防范冤假錯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根據目前實施的刑事訴訟法,律師可以提前到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和審判階段,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和辯護,維護其合法權益,促進法律的公平正確實施。近年來,為了防止冤假錯案,我國司法改革過程中建立了許多制度,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強化庭審實質化。最近,司法機關出台了非法証據排除的規則,在司法審判過程中進一步強化了罪行法定、疑罪從無這些法治理念。此外,為增強百姓獲得感,近年來,司法行政部門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從2013年至今,已為500多萬群眾提供了法律援助,為2800多萬群眾提供了免費咨詢。(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韓潔、丁小溪、崔靜)

(責編:宋鶴立、高雷)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