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09:29 來源:光明日報
佔敬敬(左一)在實驗室指導學生。本報記者 吳琳攝/光明圖片
再次站立在校園長廊上,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食品與環境學院教授佔敬敬心中感慨萬千。
回望過去,四年前,從國外一回來馬上投入到校區建設的日子歷歷在目﹔立足現在,第一屆畢業生贏得良好聲譽,一切都值得。
2013年,回應黨中央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期待,大連理工大學與盤錦市用開放的胸懷和氣魄完成一次戰略性選擇——對盤錦市來說,告別了沒有本科院校的歷史﹔對大連理工大學來說,“一校兩地三區”辦學格局就此形成。
時代搭建成長的舞台
“祖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夢感召著我回到祖國建功立業!”在國外工作了九年的佔敬敬放棄國外優厚待遇,以“心有大我”的情懷毅然選擇了回國。
在2013年盤錦校區迎來第一批學子之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遼寧考察,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增添新動力。“有了黨中央的關懷和指導,在盤錦校區,我們更有力量,更有奔頭。”佔敬敬回國后的第一年就被破格提拔為教授﹔2015年入選遼寧省“十百千”人才計劃千人層次﹔在校區籌建了環境納米材料與技術實驗室……時代,給他搭建了一個成長的舞台。
與佔敬敬一同成長的還有盤錦校區這個年輕的校區。
從籌建之初的三五個人到今天400多人的師資隊伍﹔從第一屆的108名研究生、1036名本科生到目前的近6000名本碩博學生薈萃校園﹔從當初的一片施工工地到擁有8大學院以及包括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室等多個科研機構……佔敬敬回想當初,也不由得贊嘆一聲——原來,他和盤錦校區共同創造了奇跡。
這幾天,佔敬敬每天都熱切關注十九大的信息:“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將會有新的安排部署,對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有新的指引。我願意同祖國共同成長進步。”
將個人成長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中
畢業生的職業選擇往往折射出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2017年,該校機械工程學院現代制造研究所三名畢業生吳冬冬、沈忱、郝雲波集體選擇了航空航天工業。
“說實話,當初選擇專業時相對偶然,以前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專業同國家發展有如此緊密的聯系。”吳冬冬說。2016年,長征五號飛天就曾搭載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技術成果,看到自己的專業能增強國家科技實力,吳冬冬別提心裡多高興了。
“這幾年,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吳冬冬看來,能為國家的發展建設作貢獻是一份榮幸。2017年選擇就業的時候,吳冬冬與教研室其他兩名同學商量,將個人成長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中去,他們集體選擇了航空航天事業。
教書育人沒有止境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學生的殷切期望,也是大連理工大學人才培養的價值導向,孫效裡教授更是由此找到了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竭動力。
今年66歲的孫效裡退休前是大連理工大學電信學部的教授。“以前有一種焦慮,害怕退休后沒有什麼事做。”看到黨中央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對青年工作的重視,孫效裡找到了退休后的生活方向。
剛開始的時候,沒人知道孫效裡,她就主動上講台推銷自己﹔沒有學生主動找她,她便主動找學生。有一次,她連續發了6遍短信給一個學業有困難的學生,對方都沒理會,孫老師便找到該學生的課表,瞅准了下課機會,約學生談心。孫效裡的執著感染了學生,而她的名字也在校園漸漸傳開了。“像媽媽一樣的好老師”,成了她的新名字。
“最后一科《通信原理》82分通過了,今天剛拿到畢業証,圓滿完成了本科的學業。孫老師,您讓我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張畢業証,還有對未來的熱情、勇氣和自信。” 2016年畢業季,一位畢業生的短信更堅定了孫效裡做立德樹人工作的決心。
近年來,孫效裡與學生談話超過800人次,近2000小時。有著46年黨齡的孫效裡感謝黨讓她在退休后依然能找到人生的價值。她說:“國家對退休年齡有規定,但干事業、教書育人沒有止境。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征程中,我們的青年學子是其中的重要力量。”在她心中也有一個“千人計劃”,那就是隻要身體允許,在黨的十九大以后與1000名或更多的學生談心,幫助他們找准人生的航向。(記者 吳琳 本報通訊員 龍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