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十九大時光·一線見聞】

“‘健康中國’建設,看得見摸得著”

2017年10月17日15:45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十九大時光·一線見聞】“‘健康中國’建設,看得見摸得著”

  10月15日是個周日,早上7點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宋盛晗就來到了醫院。前一天,他剛為一位社區轉診的病人做完微創介入手術溶栓治療。除了查看這位病人,宋醫生今天還有許多其他的工作。公休日工作是這位有著18年黨齡的醫生的常態。

  雖然太陽還沒露出臉,但是朝陽醫院已是人來人往。醫院門診大樓前挂著“堅定信心,奮發進取,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橫幅,提示著距離十九大召開還有3天。

  跟隨著宋醫生的腳步,《工人日報》記者在血管外科的病床上見到了昨天剛做完手術的病人高女士。

  “11號查出血栓,當天就轉診到了朝陽醫院。轉診是社區醫院聯系的,無論是社區醫院還是朝陽醫院的醫生,都很負責,我很滿意。”高女士今年7月不慎摔傷導致髕骨骨折,在朝陽醫院做完手術后,轉往北京朝陽區八裡庄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期間出現右下肢腫脹不適。在社區醫院做完檢查,請朝陽醫院的醫生會診,診斷為骼股靜脈血栓,高女士被轉診到朝陽醫院治療。

  八裡庄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朝陽醫院醫療聯盟成員。早在2012年,作為北京市推進分級診療模式首個試點,朝陽醫院醫療聯盟成立,包括朝陽醫院在內的11家三級、二級和社區醫院實現雙向轉診,聯盟內的社區醫院患者,可以享受大醫院優先進行核磁共振、CT檢查等,並在家門口享受大醫院遠程會診。朝陽醫院作為聯盟內唯一的三甲大醫院,建立患者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危重症轉至朝陽醫院,慢病管理和康復期患者轉至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延續治療和康復。

  “轉診很順利,社區醫院聯系了朝陽醫院的醫生會診,確定轉診后,他們將我送到朝陽醫院,出院手續也是社區醫院醫生幫忙辦理,把醫保卡送過來的。”高女士說。

  “醫院通知了我們科室的張望德主任,然后安排我接診、做手術。從同意轉診到進院,也就兩個小時左右。”宋盛晗說,“我們血管外科7名醫生,去年做了1200多台手術。分級診療的推行,對病人和醫院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一般的病人在基層醫院就可以治療,重病人轉往大醫院,既合理分配了醫療資源,也提高了病人的就診質量。”

  據了解,自醫療聯盟建立以來,截至今年9月中旬,朝陽醫院醫療聯盟實現下轉住院患者1萬多人,上轉住院患者1000多人,為社區患者做大型化驗千余項,CT、核磁檢查200多次。每年有29位副高職稱以上醫師每周到聯盟成員單位出診一次,每年出診3000余次,診療患者8.5萬余人。

  今年8月底,北京朝陽醫院又成立了遠程影像診斷中心,並為朝陽區7個社區服務中心出具放射診斷報告。該中心每天可為社區醫院出具放射診斷報告120例∼150例,患者半個小時就能拿到診斷報告。

  “這是我們醫院落實‘健康中國’建設的具體舉措。”朝陽醫院有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任務。2016年10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統計顯示,僅2016年一年,黨中央、國務院共部署10方面50項重點醫改任務,印發實施健康相關重要政策文件20余個。推進分級診療作為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一劑改革良方,醫聯體的構建,則變“百姓追著服務跑”為“服務圍著百姓轉”。目前,全國94.7%的地市級以上城市有了自己的醫聯體,19個省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佔總診療量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秩序逐漸形成。

  “‘健康中國’對我們來說,是每天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作為一名醫生,病人康復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作為一名黨員,立足崗位,為病人服務,是我的本職,也是責任。黨的十九大就要召開了,我和同事們將繼續各司其職,守護老百姓的健康,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工作間隙,宋盛晗向記者道出了一名普通黨員的心聲。(鄧崎凡)

(責編:黃瑾、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別推薦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
    直通十九大
    黨報天天讀
    海外看十九大
    學習詞典
    我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