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05: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国务院公报”微博近日开通,3天内粉丝数量超过30万;在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推出的“听政”栏目中,一些省区市党委书记简短、务实的话语受到关注,最多的被转发7000多次,好评如潮。从官方发声到公众关注,“网络问政”成为党与群众、政府与公众互动的纽带。
近几年,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特别是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异军突起。有人说,这是“微博时代”的第一次党代会。鼠标在手中轻轻滑过,你就能足不出户而与十八大亲密接触。
通过网络畅通十八大的民意通道,只是十年来网络改变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前网络时代金字塔形的传播方式被网络冲击得日趋扁平,昔日的信息接受者成为今日的信息发布者,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留言、转发、评论甚至“拍砖”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互联网给个人的馈赠,也给执政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
互联网缔造了一个需要表达而且能够表达的时代。表达是一种参与,表达也是一种影响。北京大雨冲刷下,人们在微博互动中抱团取暖,成为社会力量的重要补充。个税起征点网络征求意见收到来自社会的25万条建议。“三元免费午餐”从一个质朴的善念开始,通过140个字传递爱心,更上升为国家行动。这一切显示出民意对国家决策的推动,成为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顺应网络时代的舆论生态,政府也更加开放透明,政声与民声愈加同频共振。“公开”成为一项基本原则,“回应”正由选择题变为必答题,“互动”成为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
不过,也要看到,网络既可以传递理性声音、积极价值,也可能传播虚假消息、极端情绪。“抢盐风波”中的网络传言制造恐惧心理,“人肉搜索”在窥私的迷狂中把个人隐私碾得粉碎,伤害了网络的机体健康。维护这种健康,不独需要每个网民的道德自律,也需要政府扎紧“他律”的篱笆,如同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那样:“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
网络时代,公共空间不在遥远的天际,就在你的身边。凭借一个移动终端和一颗跳动的心,你的声音就能够从指尖流出,汇入中国前行的时代潮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