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14:44 來源:安徽日報 手機看新聞
全民矚目、舉世關注的十八大,今天將完成全部議程,勝利閉幕。十八大是社會主義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的重要節點,既承載了全國人民對未來的諸多期盼,凝聚了繼續前行的思想共識與強大力量﹔又有力回答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走向的種種關切,鮮明昭告了中國人民、中華民族致力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使命擔當。
熱切期待,飽含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充分信任。十八大召開之前和大會期間,人們通過各種渠道、採用各種形式“寄語十八大”,從保障改善民生到加強黨的建設,從經濟平穩發展到創新社會管理,從加快區域發展到實現民族復興,無所不有。大會內外,黨心與民意互動﹔輿論場上,黨心與民聲同頻。須知,不信任就不可能期待,不期待就表明不信任﹔期待就是信任,多少期待就意味著多少信任。更應認識到,在經濟社會全面轉型、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日漸多元的現實語境下,中國人民把個人和家庭幸福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緊密聯系在一起,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是對中國共產黨最高的信任,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最廣泛、最穩固的群眾和社會基礎,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最大法理之所在。贏得人民這樣的熱切期待和充分信任,在繼續前進的征程上,何愁不能凝心聚力,何愁不能攻堅克難!
高度自信,彰顯中國共產黨對發展的科學把握。十八大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自信。這種自信建立在已有輝煌成就和堅實基礎上。過去十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推進科學發展,深化改革開放,沉著應對挑戰,有效化解風險,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種自信建立在對國際國內大勢科學研判上。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中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准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就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這種自信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上。過去十年,黨中央大力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有了明晰的實現途徑、科學的行動指南和可靠的根本保障。自信才能自覺,才能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才能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自信才能自強,才能既牢牢把握機遇又不懼任何挑戰,才能既不屈服於任何外來壓力、又在促進人類和平發展上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
宏偉目標,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十八大進一步厘清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要求,在很多重大問題上明確了新的政策方略。明確“兩個倍增”,把經濟發展重點和目的進一步定位到擴大內需、改善民生上﹔明確“兩個加快”,將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激發新活力、培育新優勢,增強長期發展后勁﹔明確“三個更加注重”和“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將持續發展和更好保障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明確“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將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和精神家園﹔明確“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將推動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開創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明確“五位一體”和“建設美麗中國”,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利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提法,聚焦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著眼全局、根本和長遠,是執政理念和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必將引領和推動新的實踐創新、制度創新。
一個政黨,能心系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人民就衷心擁戴、真心支持、寄予厚望。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作為“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准”,因而具有發展壯大的豐厚土壤和扎實根基,不斷增添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和物質力量。
十八大,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開啟了中國發展的新征程。十八大主題,同樣是今后工作和實踐主題。解放思想,要義是站在時代前沿,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學用結合,知行統一,使我們的思想與發展的實際相符合、主觀與變化的客觀相符合﹔改革開放,關鍵是把握發展主動,把澎湃激情與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把美好願望與務實作風結合起來,遵循規律,把握大勢,不滿足於既有,不怯步於挑戰,不受制於他人﹔凝聚力量,根本是上下同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恪守執政為民理念,真正居以公仆、出以公心、處以公道,與人民風雨同舟共濟﹔攻堅克難,首先是壯大自身,加強執政能力、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保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提升能力,增強本領,擔負起時代使命和人民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