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產品”概念亮相黨代會報告--十八大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

“生態產品”概念亮相黨代會報告

2012年11月08日20:10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十八大報告解讀)為百姓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生態產品”概念亮相黨代會報告

黨的十八大報告集中論述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其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時強調,要“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這一表述新意十足,內涵豐富,引起會場內外廣泛關注。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指出,“生態產品”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核心理念。

“加大生態文明建設,一個重要內容是增加‘生態產品’。什麼是‘生態產品’?可能有不同概念、不同定義,我個人認為‘生態產品’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包括清新空氣、清潔水源、宜人氣候、舒適環境——這些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費品。”楊偉民說。

“生態產品”的概念讓十八大代表、招商銀行青島分行營業部儲蓄主管劉娟眼前一亮。“以前沒有看到過這種表述,這一新提法反映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對優質生態產品、優良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綠色食品,越來越多的城市人會在周末趕到郊區農村呼吸清新的空氣。”

楊偉民說,歷經30多年快速發展,我們國家提供物質產品的生產能力大幅提高,文化產品的生產能力也在快速提高,但相對而言,提供生態產品特別是優質生態產品的能力實際上在減弱。

他指出,過去我們定義產品,都是從生產角度定義。把樹砍了,是一種勞動,樹變成了產品。但把樹砍了以后,它提供清新空氣的重要功能損失了,清新空氣這種生態產品就沒有了。

“說到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就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良好生態環境、對優質生態產品的需求。”楊偉民說。

生態文明崇尚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可否認,當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並沒有被完全貫徹執行,一些地區仍不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肆意開發,不但進一步加劇資源環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制約,也對自然造成傷害,削弱了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些重點水域出現水污染,部分城市灰霾天氣增多,生態系統破壞帶來的自然災害頻發,這些都敲響了保護自然的警鐘,需要我們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理念。”十八大代表、長影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麗娟說。

“北京‘7·21’大雨后很多人在反思,如果我們的城市有更多空間留給水,留給森林,下了雨也不怕。”楊偉民說。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我們不僅要強大富裕的中國,也要建設美麗的中國﹔不僅要增加GDP,也要提高生活質量,擁有健康,就要有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茂密的森林、廣袤的草原。”楊偉民說。

十八大代表、廣西賀州市委書記彭曉春說,生態文明是一種更高形式的文明,要想為百姓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就必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也是破解地方發展難題的出路所在。(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韓潔 顧瑞珍)

分享到:
(責編:吳斌(實習)、趙晶)